作者:新消息报 发布时间:2020-11-20 11:52 点击:
文章来源:11月19日,记者从宁夏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统计局、农业农村厅等18个单位、部门,历时3年,我区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
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总工程师杜鹏介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是2017年度。经历了前期准备、全面普查和总结发布三个阶段,各单位和部门对全区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移动源五大污染源开展普查,实现了摸清全区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建成了宁夏污染源普查的“一个库”“一张图”等既定工作目标。
根据普查结果,全区普查工业源、畜禽规模养殖场、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对象数量11921个。其中,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到全区总数的66.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5个行业占到全区工业污染源总数的54.01%。从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看,化学需氧量16.94万吨,总氮1.62万吨,氨氮0.53万吨;从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看,氮氧化物23.01万吨,颗粒物29.77万吨,二氧化硫16万吨。
“普查结果揭示了我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特别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的最新最全面的情况。”杜鹏表示,通过分析应用、归纳总结得出的规律和趋势性成果,将为自治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支撑。
目前,普查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将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排污许可证发放、危险废物管理等专项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刊载于2020年11月20日新消息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