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6-06-13 09:56 点击: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记者江滨
能源基金会(中国)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发起了“千校携手—重现蓝天”项目。项目不仅开发了教材,还培训了全国一线种子教师上百人。
今年4月起,教材开发者选取了全国3所重点小学进行试点教学,分别为北京市七一小学、重庆市人民(融侨)小学和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简称金陵小学),下半年将在全国200所小学推广。记者作为媒体观察团的一员,近日走进了试点学校——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学校。
动手实验认识环保专业问题
在七一小学五年级九班,李老师正带领近40位小同学做一堂主题是“四处逃逸的霾”实验课。
首先,李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霾的概念。然后让大家用皱纹纸、卡纸、塑料盆等实验道具,模拟平原、丘陵、高山和盆地等地形,用碎纸屑代表污染物。实验前,李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大气污染物会不会消失?它们去了哪里?当风遇到高山、盆地时,大气污染物能否被吹散?改变风向能否改变污染物的方向和扩散速度?
同学们用小风扇模拟自然界的风,测试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角度大风吹走“霾”的过程。在动手活动中,同学们表现非常活跃、专注,不时有新发现。大家发现,高山和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因为风吹不走碎纸,纸屑会在这两种地形里来回跑,李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二次污染现象。
3组实验之后,同学们得出结论,不同风向会改变污染物的方向和速度,但是污染物不会消失,保护环境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污染源。
李老师告诉记者,同学们对有别于传统课程的动手实践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专注力,通过有趣的课堂体验,同学们对专业性较强的环保知识理解和掌握也很迅速。
环保教材以科学实证为特色
七一小学李老师所使用的《蓝天小使者在行动》空气环境实践教材,正是由能源基金会(中国)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发起的“千校携手—重现蓝天”项目开发的,由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编写。教材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做中学”为理念,让孩子乐于学习,易于理解。
《蓝天小使者在行动》教材分为认识空气、雾霾与我们、行动吧3个单元,分别介绍大气环境与雾霾、人与雾霾的相互关系,并引导学生课后的创新与表达,按照课堂教学环节从引入、体验、实践与拓展4个部分编写,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旨在让孩子对雾霾形成科学的认识,并自发进行科学探索研究。
翻开教材,目录就很吸引眼球:“霾星人”的身世之谜、污染物去哪儿啦、保护你的“个人机场”、植物大战“霾僵尸”、通缉颗粒物、如何制作科学展板等。
对于这本“颜值”和“内容”都极具吸引力的教材,3所试点学校老师和学生都给予一致好评。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本教材对教学思路和研究方法都大有启发。
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让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污染源。
重庆市人民(融侨)小学科学老师张元军就将寻找身边的“霾源”这节课,搬到了学校的厨艺教室进行。学生依据烹饪方式不同分成不同小组,用霾表测试煎、炒、烹、炸等不同烹饪方法和烹饪过程中,开关抽油烟机对PM2.5浓度影响的差异。
南京市金陵小学在课堂实验环节采用夏季日常生活物品蚊香,让班级学生在密闭的玻璃盆中点燃蚊香并观察霾表读数。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霾表数值迅速飙升,原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蚊香也是霾源。科学课老师张妮在课后总结道,生活中有很多容易被忽略的霾源,也需要大家提高认识。
人民小学科学老师石艳说,这本教材的编写和研究方法,按照猜想、验证、实践等流程进行,与科学的研究方式不谋而合,符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金陵小学科学老师冯元说,教材从孩子的语言体系出发,十分贴近孩子。
从课本扩展到学校,从校园延伸到社会
3所试点小学都有良好的环境理念和软硬件基础,为教材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环境教育的力量是强大的,小手拉大手,能从校园传播到校外,辐射带动家长以及周围的人。
金陵小学的老师发现,上完环境教育课后,有的孩子会劝说家人做饭时打开抽油烟机,烹调时少油少煎炸。孩子们主动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对家人进行传递,让人欣慰。
金陵小学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桂山脚下,学校的规划和建设中有方塘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为学校的生态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农田生态系统的瓜果蔬菜会进入学校食堂,也为同学们认识、观察、了解大自然提供了一个渠道。
金陵小学每一个年级的寒假作业,都会对应一个不同环保主题的学习研究,由学生们自己决定研究的课题。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观察生活,产生了不少很有启发的研究课题,如《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影响》《鲜花保鲜剂对环境的影响》《雾霾的形成与原因》等。
有些孩子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动员家人,让父母陪同调研、配合实验要求的各种情景。这些由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的环境作业,不但让孩子在实践中收获了知识,也让成人开始关注环境,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在环境教育中重要的承接、传递作用。
人民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时,曾组织同学们去人民公园捡拾垃圾。一位家长在学校门口接孩子,随手把垃圾扔在马路上,孩子马上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并告诉父母不要乱扔垃圾。人民小学科学老师陈老师分享说,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这些未来的小主人,将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在试点学校北京七一小学,学校建立了海娃植物基地,并结合“我是环保代言人”、环保展厅、环保俱乐部等系列实践活动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把环保理念融入各教学环节,并开展跨学科的创新研究,还通过互联网进行中美学生共同研究一个环保问题的主题活动,锻炼同学们实践创新和勇于探索的勇气。
七一小学王雪瑞主任表示,政府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学校为环境教育的执行提供了保障。环境教育也是七一小学的教育特色,学校以海洋情怀、国际视野、美丽人生为宗旨,开展丰富多样的环保活动。校园随处可见种植盆、分类回收箱,希望以专业的课程和有趣的课外体验,让孩子们爱上思考、爱上创新,从小养成环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