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环境质量看公报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23-06-06 15:37 点击:

编者按

2022年,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2023年六五环境日前后,各地陆续发布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晒出2022年生态环境“成绩单”,展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

河南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本报讯 河南省近日发布《2022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为47.7微克/立方米,低于国家目标3.7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低于省定目标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242天,多于国家目标8天;重污染天数为9.9天,少于国家目标0.3天。

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国家考核的160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31个,占81.9%,高于国家目标7.6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国家考核的6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以及地下水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目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城市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全省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昼间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为53.3分贝、质量评价等级为二级(较好)。全省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为64.8分贝、质量评价等级为一级(好)。电离辐射环境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稳定。 刘俊超

云南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九成多水质优良

本报记者蒋朝晖昆明报道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召开《2022年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介绍去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6项污染物年均值及相应百分位数平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优良天数比率为99.7%,排名全国前列,与上年相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全省平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32,与上年相比下降11.8%,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提升。

水环境质量方面,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0.5%,较2021年提高2.8个百分点;主要出境、跨界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湖泊、水库水质优良率为86.7%。九大高原湖泊中阳宗海水质类别由Ⅲ类好转为Ⅱ类;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91%,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4.1%。

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全省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42种(其中,一级保护57种,二级保护485种),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86种(其中,一级保护97种,二级保护289种)。全省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31处,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19处。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地362处,其中自然保护区166处。

广西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本报记者昌苗苗南宁报道 6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蓝天更加明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5.1%,全国排名第八;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6.2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优记录,全国排名第十三;重污染天数比率为0。北海、防城港、崇左3市进入全国前100名榜单;南宁市空气质量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十六名,省会城市第六名。

河海更加清澈。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98.2%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完成国家约束性指标考核任务;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列入自治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8.7%,达到自治区考核要求。在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广西有9个市入围全国前30名。其中柳州、崇左、桂林、百色、梧州5个市跻身前10名,柳州市连续3年蝉联全国第一,玉林市地表水水质改善状况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改善状况榜中排名第五。35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97.1%,15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100%。海洋环境质量方面,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4.5%,优于国家考核目标(92%)要求,全国排名第二。

土壤等更加安全。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2.59万吨/日,占比75.53%,高于全国“十四五”规划平均水平10.53个百分点;垃圾分类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

生态更加优美。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巩固提升,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涠洲岛附近共监测到布氏鲸52头(次),北部湾海域中华白海豚超过300多头,黑脸琵鹭、白脸琵鹭首次来到广西北部湾“打卡”,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发展到5群35只,白头叶猴数量扩大到1400多只。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了新物种桂北琴蛙,在大瑶山发现新物种琼楠,在凤山发现了新物种才劳桂墨头鱼。

山西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本报记者王璟太原报道 山西省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2022年度生态环境状况。2022年,山西省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SO2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NO2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74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CO浓度为1.4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臭氧浓度为1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优良天数比例为74.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排名第二。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9,同比下降2.4%,较2017年下降31.7%。

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省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93个参与评价,水质优良断面81个,优良水体比例跃升至87.1%,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87.9%),同比提升14.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位于全国前列。同时,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共监测地下水质量监测井256眼,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的占78.5%,其中Ⅱ类水质井占22.6%,Ⅲ类占55.9%。此外,Ⅳ类占14.1%,Ⅴ类占7.4%。

2022年,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全省昼间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强度等级为一级。全省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1.6%和77.9%。

全省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2.11,等级为“一般”,与2021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方面总体良好。空气、沉降物和地表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本底涨落范围之内、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未见异常;城市地下水中天然放射性水平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规定的公众曝露限值,电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宁夏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总体为优

本报记者崔万杰银川报道 《2022年宁夏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近日正式发布。《公报》显示,2022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指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土壤环境污染风险低,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核与辐射环境正常,全区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

空气质量方面,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2%,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6项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1降3平2升”。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排名,空气质量由好到差分别为固原市、中卫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吴忠市、银川市和石嘴山市。

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区地表水(黄河干流、支流和湖库)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总体为优,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成绩;全区20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0%,完成国家考核目标,沿黄重要湖泊(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排水沟11个入黄口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17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开展一般风险监控点位监测,农用地监测点位汞、砷、铬、铜、锌、铅、镍、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苯并(a)芘土壤污染物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建设用地监测点位汞、砷、镉、铜、铅、镍等含量均低于建设用地第二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声环境质量方面,全区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达到“好”的水平;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平稳,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昼间、夜间达标率同比均有所提升。

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全区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2.63,生态质量类型为“三类”,与2021年相比生态质量保持基本稳定。监测的22个县域中生态质量类型为“一类”的县域1个,“二类”的县域5个,“三类”的县域16个。农村环境方面,在全区54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