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贺兰县:守住绿水青山 守住美丽幸福

作者: 文章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2019-01-07 09:48 点击:

稻渔空间。

机械收稻。

贺兰县河长制管理公示牌。

如意湖生态住宅区。

第二排水沟整治后。

贺兰县西昱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

秋韵民俗村。

核心提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离不开碧水蓝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年以来,贺兰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多项举措制度出台,执法督察尺度之严、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揭开了崭新一页。

“黄河之岸塞上明珠”,一个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模式业已成熟,休闲农业的发展如同一幅锦绣画卷,在贺兰县这片沃土上自由舒展。乡村振兴道路上人们享受着绿水青山赐予的美好,贺兰大地上处处跃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对环境污染零容忍

在自治区60大庆成就展环境整治专区,一张“贺兰县河长制管理公示牌”的照片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公示牌上详详细细记载了贺兰县河长制的落实措施、落实人、监督及举报电话。正是在一个个坚强有力的清河护河措施下,一条河流,才会滋润着这个美丽的城市。去年以来,贺兰县全面落实河长制,构建县、乡、村、组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实施“一河一策”,全力守护鱼米之乡的碧水蓝天。

“以前家门口的第五排水沟臭哄哄的,沟里废水垃圾多的很,现在大变样了,沟里的水也清了,废物垃圾都没了。”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二社村民胡月琴表示,看到生活环境改变,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

以前,第五排水沟常信乡段和立岗镇段,经常存在沟道杂物、生活垃圾随意推放,私自侵占沟道,圈沟围地等现象。尤其养殖场内的废水排放、沟道两侧的动物死尸,兰光中心村生活污水的直排,以及干沟沿岸人畜粪污随意排放等问题尤为突出。

2018年5月,贺兰县要求各村级河长要加大巡护力度,发挥保洁员职责,清除河道垃圾和漂浮物。对养殖企业的排污口进行强制封堵,禁止在沟道内排污,引导养殖户发展循环养殖模式。对河道两侧30米范围内的房屋等附带建筑将依法予以拆除。同时,不断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及改厕试点项目,已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及改厕试点村19个,涉及户数4525户,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向农村地区延伸。

“2018年5月底之前,贺兰县对重点企业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联网,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清理、疏堵结合及沟道沿线污染源搬迁等措施对全县重点入黄排水沟进行综合治理。已完成对银新干沟、四二干沟、第二排水沟、三二支沟人工湿地建设项目,开展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贺兰县水务局负责表示。

贺兰县加大对恶意排污的处罚力度,对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等直接向河湖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对涉水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及监督检查,对超标和超总量排污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后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关停,绝不姑息。

随着“河长制”的落地生根,贺兰县域内的河流悄然发生变化。目前,全县115名县乡村级河长及120名巡河员,共同担负着贺兰县45条大小河流沟渠清河工作,并将“一河一策”落到实处。河长及巡河员既各司其职又上下联动,全面落实落细“河长制”,全力守护贺兰县每一条河流长流常清。

贺兰县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在这片广袤土地播下美的种子,各具特色的美丽风景线悄然兴起。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好愿景,正在贺兰大地上生动演绎。

2018年,贺兰县打好蓝天保卫战。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淘汰禁燃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完成泰益欣等企业异味治理,优良天数达到81%。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严格落实四级河长责任,完成蓝星污水处理厂和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滨河水体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全线贯通,银新干沟、四二干沟等人工湿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主要入黄沟道水质明显好转。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95%。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入户普查和第三次国土调查,扎实推进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回头看”转办问题整改工作,整改销号率达到97.7%。加大环保执法监察力度,建立“散乱污”企业治理长效机制,立案环境违法案件47件,环保公益诉讼实现零突破。

现代休闲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贺兰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在“产业兴”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征程中进行着生动实践。

“四十里店的粮食银行就是为贺兰县老百姓服务的,任何环节不能出一点马虎。”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广银米业董事长赵建文坦言。以往种粮大户经常出现存粮多、易损耗、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广银米业牵头成立了“粮食银行”。种粮大户可以用粮食做抵押,申请金融贷款。“粮食银行”正式运行后,农户可在家门口的“粮食银行”分行存粮、取粮、取钱。粮食存折还可在贺兰县所有行政村的大型超市消费。

目前,四十里店村5个社3600亩土地全部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被赵建文纳入广银米业,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有三份的收入,一份是水稻收入,一份是种养的收入,另一份就是休闲农业旅游所带来的收入,农民一亩地的收入可以增加1000多元。通过三年的发展,稻渔空间已成为贺兰县集有机水稻立体生态种养、粮食仓储及加工生产、生态休闲观光、社会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园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水稻工厂化育秧、旱育稀植栽培、钵育摆栽机插秧、有机肥施用、生物除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绿色高产创建、“互联网+农业”、质量可追溯等关键环节技术示范推广,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到2000亩,创建“五优”水稻生产基地2533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800亩。每年可收购原粮4万吨,生产有机及优质大米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利税1200多万元。

金秋季节,贺兰县西昱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满园紫色扑面而来,考究的欧式建筑更为庄园增添了些许梦幻的色彩。

“庄园里薰衣草等十种芳香植物全部从法国引进,庄园以向日葵,花生,小杂粮,特色马铃薯,精品蔬菜符有机化示范种植业务为主,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个美丽的庄园里,我们还在做科研。83个中级实验品种,32个复合型玉米杂交实验品种正在培育中。”李宝柱是山东九玉禾种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他在西昱普罗旺斯庄园从事玉米新品种的培育。2015年培育成功的“先行1658号”玉米新品种,因其抗病力强,每亩可为农民增收10%以上,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西昱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是宁夏西夏种业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集现代农业优新品种展示示范、观光农业、欧式风情餐饮、欧式格调住宿、垂钓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区,是全区第一家率先将欧美生态农庄的概念引入宁夏的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同时,庄园里“优新品种引进繁育展示示范园”里先后引进选育各类农作物新品种达2000多个,成为自治区都市型现代农业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基地。目前庄园已带动3000农户创收,为近百个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年接待游客11000人次。

样板戏时期的土舞台,毛驴拉磨的豆腐坊,烟熏火燎的土炕台,百年不枯的甜水井……在立岗镇通义村宁夏科丰种业田园综合体项目——民俗影视文化村很多老旧物件散发着岁月的光芒,诉说着远去光阴的故事。

“这几年土地流转后,村民大多都搬进城了。我们整合闲置房屋和土地资源,投资建设了民俗文化村、水稻科技园和万亩水稻制种基地,村民有房屋租金、土地流转收入,同时不耽误在城里打工。”宁夏科丰种业公司董事长年学文说,民俗文化村目前已开发出40多处乡情浓郁、乡愁绵长的小景点,以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及手工作坊和“老字号”为支撑,加上餐饮、住宿、休闲采摘等项目吸引了区内外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5年前,随着贺兰县休闲农业的迅速发展,通义村党支部书记马瑞宁提出“私人定制”农产品的构想,经过努力,一些银川市民逐渐对通过“私人定制”生产的有机大米、瓜果蔬菜产生了兴趣,并与马瑞宁签订了产销协议。

谈起村里的“私人定制”,马瑞宁颇为骄傲:“去年,村里流转140亩地探索开展订制服务,没想到供不应求,今年已扩大到674亩,私人定制蔬菜的行情逐年看涨。如今,村民不但每亩可以拿到710元土地承包费,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再挣份工资。我们引进科技公司,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从种植、加工、物流等环节实行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

打好三大攻坚战朝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正在兴建的乡村综合体,方兴未艾的“私人订制”果蔬园,一望无际的牧草场,“渔光一体化”的示范园区……鱼米之乡的贺兰县广袤的乡村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8年,贺兰县承办了首届全区“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时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丰植源花卉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等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项目的建成投产受到自治区通报嘉奖。全区首个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贺兰县落地生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4%,全县“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到41.5万亩,新培育“欧必客”稀奶油等宁夏著名商标3个。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评选,贺兰县四十里店村、新平村榜上有名。

贺兰县始终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贺兰县中医院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异地就医结算纳入全国联网系统。建成全民健身中心、文创基地、老干部活动中心,承办全国CBA预备队联赛等全国性赛事5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大力实施“双创工程”,新增城镇就业39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社会保障力度,第二养老院投入运营,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工建设。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速,滨河路、天平街、富民路建成通车,新建贺兰人民公园,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8%左右。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建成欣荣村、兰光村、银光村3个扶贫产业园,发放金融扶贫贷款5510万元,贫困户收入预计增长10%左右,1475名建档立卡户可以实现稳定脱贫。

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区的深入推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贺兰人不断刷新着成绩单:2018年,贺兰县税收收入完成9.27亿元,同比增长19.3%,有序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2018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6%。全县科技经费支出4897万元,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自治区技术研发中心2个、中小科技型企业12家,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4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柔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专家150人,急需紧缺人才350人。

一项项民生实举掷地有声,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扎根。贺兰县围绕产业兴县、生态靓县、富民强县、法治安县和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朝着实现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发展齐头并进,生态绿城翠意盎然,进入新时代的贺兰县,正在用智慧与干劲,书写着属于自身的精彩故事。

(原文刊载于2019年1月6日宁夏日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