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固原五河共治,让河长清水长绿

作者:剡文鑫 文章来源:宁夏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2019-01-30 11:10 点击:

冬季渝河。

清水河、泾河、茹河、渝河、葫芦河是固原五大河流,滋润着沿线数十万群众。为保护生命之源,固原推进五河共治,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倾倒废弃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对河道内存在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使河湖卫生状况和水体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我区将持续加强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清水河里水长清

进入冬天,清水河并没有完全封冻,断开的冰层中清流若隐若现。清水河发源于原州区开城镇黑刺沟村,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最大、最长的支流,曾经因群众就近取材,源头植被破坏,加上干旱少雨,导致黑刺沟几近干涸,流量越来越小,成为季节性河流。

2012年,原州区把黑刺沟村整体移民搬迁,将黑刺沟纳入水源保护地进行生态恢复。同时,原州区对清水河沿线36个排污口综合施策,杜绝污水直排。“共拆除清水河近岸‘小散乱污’企业、鱼塘、违法采砂点共109处,对沿线36个污水直排口封堵,拆除32处违法建筑,建成两个人工湿地及下游集污管网。”原州区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各种专项整治,从2017年12月份以来,清水河水质逐月达到Ⅳ类。

泾河之源故事多

《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柳毅传书》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故事说的就是泾河。进入新时代,有关泾河的故事年年出新。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在泾源县境内干流全长38.9公里,流域面积455平方公里,是泾源县最大、最主要的一条河流,也是宁南山区百万人口安全饮水的水源。

“泾源县制定了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整体推进原则,围绕山水田林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开展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泾源县宣传部部长马宁介绍。在保护泾河绿盾行动、开展流域整治中,泾源县重拳出击,整治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及外围地带各类设施74处,恢复生态植被1440亩,消除了多年来形成的历史积弊。通过开展泾河流域排污、采砂专项整治,清理打捞垃圾160吨,清理整治石灰窑、采砂厂、制砖厂55家,修复生态面积近5000亩,全面清除了泾河流域河道污染行为。随后,泾源县又投资上亿元进行泾河流域治理工程,稳定了泾河水质,改善了生态环境。现在的泾河流域,已形成了美丽的水系格局,碧水环绕。

葫芦河岸边绿意浓

葫芦河是渭河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西吉县月亮山南坡,流经新营、吉强、硝河、将台、兴隆等9乡镇,辖区内河长120公里,从兴隆镇下范村进入甘肃省静宁县北峡口。

葫芦河川道区是西吉县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域。长期以来,葫芦河道内无节制采砂,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岸坡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冲刷滑塌、河槽扩张;河道内及沿岸淀粉厂、养殖厂、砖厂等企业生产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让葫芦河不堪重负。

为恢复葫芦河生态环境,西吉县投资2.52亿元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并通过控污截污,拆除河道内的采砂厂、砖厂、预制厂、屠宰厂等78家厂矿企业及3600平方米违章建筑,关闭9个排污口。

在葫芦河治理期间,西吉县在提升河道防洪标准的同时,充分营造和利用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建立人工湿地,增加滞水时间。通过截水墙、雍水坝等措施,使目前从夏寨水库流出至玉桥出境断面行程周期由原来的一周左右延长至四周左右。

治理后的葫芦河已一改往日满目疮痍的面貌,一条条绿带,一片片绿洲,引得鸟雀盘旋舞蹈、筑巢安家。

茹河风景美如画

行走在彭阳县茹河沿岸,石桥、清流、广场、凉亭、阁楼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河道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我们常年在这里锻炼。”居民马小梅高兴地说。

“流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水资源量最为丰富、经济总量最大。”在彭阳县,人们喜欢用“四最”来形容茹河。茹河在彭阳县境内流域面积1497平方公里,涉及王洼镇、交岔乡等7个乡镇,滋润89个行政村,为17.23万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保障。

2016年8月,彭阳县启动实施茹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人工湿地、液压升降坝、污水处理站等。工程概算总投资3.96亿元,分三期建设完成。茹河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改善了茹河流域水质状况,出境沟圈断面水质季节性达到Ⅲ类,稳定达到Ⅳ类。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推动彭阳全域旅游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还渝河清净安宁

每年新春的渝河两岸,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气息。渝河发源于六盘山西麓,在隆德县境内全长47.1公里,是黄河三级支流,保障着沿线11万多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

2015年初,渝河跨界水污染问题被媒体曝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生态环境部随即组织督导组赴隆德县调研督导,要求渝河出境断面水质年底稳定达到IV类标准。

为此,隆德县全面启动渝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并请专家实地调研,明确了渝河水质下降主要由生活垃圾及污水沉淀排污,干旱缺水使河道水生植物减少等综合因素所致。

基于此,隆德县采取分段治理方式综合治理。“我们在临河和外围采取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实现渝河47.1公里河道全流域系统综合治理。”隆德县水务局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赵永安说。同时,隆德县铁拳严打违法排污行为,封堵27处违法排污口,关闭万吨以下马铃薯淀粉污染企业13家、河道非法采砂场5家、机砖厂9家,对全县59家规模养殖场全部落实粪污处理措施。

经过治理,隆德县排污企业全部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现在的渝河,已成为一条集生态廊道、湿地廊道、景观廊道、经济廊道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廊道。

(原文刊载于2019年1月30日新消息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