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保护生态要久久为功

作者:虎 权 文章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14 15:19 点击:

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自己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据本报报道,从1953年开始,马学昇一家四代人接续加入灵武白芨滩治沙行列,用泪水和汗水坚守着绿色梦想。

66年前,毛乌素沙漠侵蚀到距离宁夏境内黄河东部地区5公里处,并以每年几十米速度不断蔓延,灵武白芨滩村民常常被沙子撵着搬家;如今,白芨滩已筑起了一条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20公里至30公里的绿色屏障,迫使毛乌素沙漠后退20公里。

是什么成就了巨变?

答案就是:像马学昇这样的白芨滩人,不畏艰难,一年接着一年、一代接着一代向沙漠挑战,驰而不息,最终用泪水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人进沙退”的时代壮歌。

马学昇一家四代人的治沙历程启示我们,要解决当下生态环境问题,让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就要久久为功。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和粗放型发展,也让昔日的绿水青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开展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的趋势。但由于全面发力时间较短、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原因,取得成效并不稳固,形势依旧严峻复杂、不容乐观。

就宁夏而言,围绕生态立区战略,我区通过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们能明显感受到“蓝天多了,绿化多了,水逐步变清”,但倚重倚能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有效转变;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依旧大;污染天气、黑臭水体、恶臭扰民、生态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事实告诉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面临着重大挑战,这不仅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做好长期作战准备,必须久久为功。

彭阳县地处我区南部山区,35多年前,“光秃秃的山、斜坡坡的地”就是其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的真实写照,如今,她却捧回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等一个个重量级奖杯,每年春暖花开时,漫山遍野的桃杏花、层层叠架的梯田、美丽壮观的茹河瀑布等美景,更是引得游人如织。彭阳县“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背后,就是彭阳人35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奋斗史。

积尺寸之功,方能成千秋之利。“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代一代干下去,一届一届传下去的恒心,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自己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祉,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原文刊载于2019514日宁夏日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