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17 16:05 点击:
文章来源:
监测人员正在对每层铁塔上的辐射源进行近距离监测。
“如果我们对每种放射源都有所了解,就能够科学合理管理并安全使用,是不会受到伤害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放射环境监督管理科科长周继军说。5月13日,记者跟随他和工作人员马凡来到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对这里的放射源进行检查监测。
进入厂区后,监测人员更换特种工作服,戴上安全帽,顺着窄小的铁梯一级级往铁塔上爬。记者观察到,约12层60米高的铁塔上,每层都有1枚以上挂有黄色电离辐射警示标牌的放射源。对每一块放射源,马凡都要拿出专业检测设备近距离地对放射源进行监测。
“这些放射源都有编号,从它们出厂、使用到收储,都会被全国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全过程跟踪监管。”马凡告诉记者,这些放射源被安装在设备上进行固定后,通过放射线对储存罐内液位或料位进行自动监测,企业的中央控制室会对放射源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控,监测人员会定期对这些放射源进行监测。
记者注意到,周继军和马凡身上都配带着一个个人计量计。“计量计可对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周继军说,根据国家规定,从事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工作人员,个人全年附加有效剂量不能超过20个毫希伏,周继军和同事们工作时也必须携带,并定时交给单位实验室接受“体检”。
据了解,周继军、马凡等3名科室工作人员要负责全区1200余枚放射源的监测和管理,爬高塔、下煤矿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科里人手少,管理这么多的放射源,必须按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分批分次的去实地检查。”周继军说。他们为完成一次监测,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检测仪器、爬上几十米的高梯,只为取到最准确的监测数据;他们也曾深入1000多米地下,对探伤射线装置进行“体检”。“我们要克服困难,到各种陌生环境完成监测任务,获取第一手准确数据。”马凡说,这些年,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全区大大小小的煤矿和放射源使用单位,仅2018年对全区90多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十几家来宁异地使用放射源单位、2家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使单位开展了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120余项,限期内完成整改。全区目前未发生一起辐射安全事故。
“我们没有99.9%,只有100%。”这是宁夏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全体监管监测人员的共识。一直以来,他们都尽最大努力完成着每一项监测和监管任务,没有丝毫懈怠。
(原文刊载于2019年5月17日宁夏日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