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守护一方碧水 贡献政协力量

作者:张红霞 文章来源:华兴时报 发布时间:2019-11-25 14:44 点击:

入黄排水沟水质直接影响黄河支流、干流水质。长期以来,受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农田退水等影响。

近期,中卫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及有关专家,对该市重点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协商调研。

中卫市境内直接排入黄河的排水沟道共有6条,其中重点入黄排水沟道有4条,分别是沙坡头区第一、第四排水沟,中宁县北河子沟、红柳沟(南河子沟),以上4条重点入黄排水沟道均属自治区水质监控沟道。

此次协商调研主要围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整改目标及措施完成情况开展。根据《中卫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中《中卫市贯彻落实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措施清单》,中卫市共确定了5项整改目标及措施。

在调研时,大家发现,由中卫市水务局组织实施的市第四排水沟水质提升工程及全面排查整治重点入黄排水沟沿线工业企业直排口任务,目前,第四排水沟水质提升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由中宁县组织实施的北河子沟入黄口湿地工程于去年5月底完工,因2018年黄河洪水倒灌影响,水生植物成活率不高,正在进行补种。由中卫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的污水处理设施监管工作,3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由中卫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的入黄排水沟沿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开展了入黄排水沟沿线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排查。

“排污口封堵不彻底。一个是鱼池污染治理不到位,沙坡头区第一排水沟迎水桥镇范围内共有40家鱼池,面积约1500亩。截至目前,仅对3家规模较大的鱼池实行了禁养,对2家进行了限养,还有35家在养殖,鱼池浸水及清池时的养殖污水直排沟道,不可避免地污染了水质。”走访中,大家发现,另外一个是养殖场排污口关闭不彻底,企业在排污口封堵取缔不彻底。

目前,中卫市已建成的集镇、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数量少、污水处理率低,污水处理率不到30%;中宁县在集镇人口聚居区开工建设了4处日处理300吨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率不到25%;海原县在建集镇、村庄污水处理站4处,污水处理率不到10%。同时,已建成的集镇、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达标运行的不多,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标准低,处理效果不好,影响入黄排水沟道水质达标,已建成的人工湿地运营管理水平较低。此外,还存在河长制责任落实有差距、中卫工业园区中水厂中水利用率低等问题。

入黄排水沟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协商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委员们建议,抓住关键,持续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排污口管理和畜禽渔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缔封堵企业排污口和养殖排污口,及时清理收集池粪污水,杜绝污水偷排行为,加强控源截污工作。加快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建设中卫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加快中宁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二期工程建设和沙坡头区宣和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调试进度,确保工程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加强水环境治理,通过沟道清淤疏浚、生物治理、建设人工湿地等,不断改善水质,加快重点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

“建议切实加强管理,确保已建工程正常发挥效益。”委员们一致提议加强集镇、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各县(区)要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监管,按照规范,科学设计,高标准建设,招标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加强对已建成集镇污水处理站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终端的运营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发挥效益。配套加强人工湿地运营管理工作,确保人工湿地深度净化作用正常发挥。中卫市按照已签订的中卫工业园区中水回用项目“特许经营协议”约定,确定使用中水的企业,完成中水供水管网建设,保障中水处理企业正常运行,提高中水利用率。

县(区)级及以下河长要切实履行责任,按照中卫市河长巡河制度规定,按时巡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河长责任出现层层递减现象。建立健全巡查保洁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巡查保洁人员的监管,及时清理沟道保护范围内的垃圾杂物。扎实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沟道保护范围内的各类违章建筑物,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原文刊载于2019年11月25日华兴时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