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2020-01-03 14:59 点击:
文章来源:“贺兰山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给我们的福祉,是开发贺兰山矿产等资源收益所远远不能比拟的,仅贺兰山发挥的生态屏障功能就是再造一个宁夏平原也无法抵偿。” 日前,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宋乃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宋乃平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与教学,2000年被评为自治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他开始对贺兰山一些沟谷、洪水、洪积扇、植被进行调查研究,2010年建立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7年参与贺兰山整治方案讨论,并参与整治后的验收评估。通过调查研究,宋乃平教授对贺兰山土被和植被结构有了充分认识,深感其生态演化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必须面对。宋教授告诉记者:“贺兰山之所以被称为宁夏的‘父亲山’,是因为它与宁夏绿洲和东侧的荒漠草原紧相依偎,构筑了我国西北东部最为坚固的阻挡沙漠的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了东部地区的河流、农田、城市、工矿和乡村。这是大自然对宁夏的厚爱。尽管贺兰山有丰富的煤炭、硅石、磷矿等资源,对我区的经济贡献大,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在其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之间进行取舍,必须要在保护好贺兰山基础上发展经济。”
在宋乃平教授看来,贺兰山保护一定要注意在空间功能上的整体性。贺兰山山体主要承担屏障、集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只有山高体大才能阻挡西北寒流和沙尘暴,才能集雨,才能有更多类型的生境。贺兰山南北两端比较低,造成了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与宁夏的通道,因此,要将保护山体放在首要位置。山体越是地形复杂、沟道蜿蜒、土层深厚、植被茂盛,越能形成对降水特别是暴雨的涵蓄、滞纳和消减洪峰,越能输出有用的水资源。洪积扇是贺兰山与银川平原之间的生态缓冲区,是吸纳洪流并将其转化为地下水、保护平原绿洲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洪积扇的面积对消纳山地来水至关重要。山地内部能够形成水分的能力与洪积扇消纳水分的能力相匹配,才能克服资源浪费和洪水灾害。
“贺兰山中段森林形成的树冠以及林下的枯枝落叶、腐殖质和土壤层,是一个非常好的消解暴雨的生态系统结构。它将急促的降雨过程分散为较为缓慢的蓄纳过程,过多的降雨则形成径流。贺兰山北段的山体较低,未能形成森林,但是灰榆疏林草原、沙冬青与短花针茅草原,对于形成降雨中心、涵蓄水分、产生较为清澈的径流都非常有利。”宋教授介绍,草原植被层与灰钙土层以及其下的土石混合层是数百乃至上千万年在山地地形上形成的非常稳定的结构,今天即使采用最好的修复措施,也不可能重建这样抵抗暴雨和山地洪流的结构。洪积扇上堆积的巨石和石砾、粗砂粒等物质,以及稀树耐旱的灌木、小灌木、半灌木为主的植被,恰恰是阻滞洪流、增加水分下渗、减少水分消耗、形成较多地下水的最恰当的生态系统。只有林草土石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支撑,才能形成对山、水的有效保护。
(原文刊载于2020年1月3日宁夏日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