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22-09-22 10:36 点击:
“天蓝、水清,空气新鲜、阳光明媚,环境越来越好了。”初秋,畅游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滨河湿地岸边的群众感叹。
美好环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这美好,却来之不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宁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银川市切实担当首府责任,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积极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民实践体系,坚决扛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使命任务。
百里生态长廊、万顷碧波湿地等美景,赋予了银川市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的水乡景致和“塞上明珠”的美誉,擘画美丽银川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制度为先,下好生态保护先手棋
近年来,银川市持续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先后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生态环保专题会等各类会议120余次,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出台《银川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银川市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办法》等制度,制定相关工作方案70余个,主要领导多次就生态环境工作作出批示、督察督办,着力推动解决生态环境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形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四套班子领导齐抓共管、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条条措施的落实、一项项“过硬”的考核,为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保障。
2021年,银川市率先以人大立法形式将每年6月设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2022年,银川市举办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启动仪式,面向全市招募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者,携手沿黄8省城市发布共同保护黄河倡议书,全市近 190万人直接和间接参与到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中,党员和在校师生参与覆盖率达到100%和95%,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不断厚植,逐步构建起全民参与、全民保护的“大环保”格局,形成保护黄河的强大合力。
坚持问题导向,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银川市全力以赴抓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补齐生态环境短板。2016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交的205件信访投诉件、反馈的24项任务已全部整改销号;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转交的616件信访投诉件、反馈的26项任务已全部整改销号;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正在有序推进。
同时,银川市深化监察执法,探索推行生态环境交叉式、点穴式等执法新模式,环境监管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始终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累计办理群众环境信访投诉约2.84万件。
措施为要,构建绿色屏障保护网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银川市始终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
为让天更蓝,银川市大力推进蓝天保卫战。近年来,全市新建24家清洁煤配送中心,淘汰燃煤锅炉145台、“煤改气”“煤改电”100台、低氮改造425台;完成138家工业企业VOCs治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800余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80%以上。“银川蓝”成了塞上凤城新注脚,老百姓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让水更清,碧水保卫战在银川市同步打响。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全面取缔非法入黄排污口,深化工业废水、城镇污水、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全市16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实施入黄排水沟水环境治理、人工湿地建设、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提升等一批重点项目,黄河银川段连续五年稳定保持Ⅱ类水质,11条重点排水沟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为让土地更洁净,银川市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通过大力实施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举措,建立起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库,全市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其中,银川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民生为本,奏响改革创新交响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银川市更加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聚焦减污降碳,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共开展排污权交易80笔,成交总额177.348万元。稳步实施碳排放权改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配额清缴工作。启动实施2018年—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开展历史碳排放源和碳排放测算摸底调查,碳排放权配额(CEA)共成交15笔,累计成交量220.04万吨,累计成交额9304.5万元
肩负新使命,阔步新征程。
在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党校干部教育主体班和各类培训班的必修课,以此不断增强领导干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环保法律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在中心社区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村设置环境法律知识宣传栏……
银川市将继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迭代升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全链条防控、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湖城银川,塞上江南
图文由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