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23-03-22 11:16 点击:
文章来源:审批报告书(表)160多份,备案登记表400多份;开工复工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共40多个,涉及总投资180多亿元……
今年一季度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系统便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系统促进保障经济发展职能作用,形成自治区、市、县(区)、工业园区四级联动机制,集中审批一批,上门服务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打好环保服务“组合拳”,以务实的举措助推全自治区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稳”“开门红”、全年新突破。
集中审批一批项目,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春节刚过,宁夏各级生态环境系统便收心履职,迅速投入新年工作,确保开好局开新局。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安排部署,在继续推行生态环境领域稳保促“十项措施”的同时,宁夏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依法调整审批权限、压缩审批时间,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宁夏修订并发布了新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上收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进一步优化分级审批体系,全力提高审批效率,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全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积极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
位于中卫市的宁夏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效率光伏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今年1月下旬,因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动,企业启动重新报批流程,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召集专家进行技术审查,2月初,企业便拿到了环评批复。
“作为颗粒硅N型单晶示范项目,生态环境部门对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即报即受理即审查,审批速度快,为项目早日落地投产达效赢得了宝贵时间。”宁夏协鑫晶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孟祥龙告诉记者,这项目总投资11亿元,预计今年3月完工,建成后年产单晶硅方棒可达14939吨,新增产值将超过4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00多个。同时,也能为降低碳排放、增加碳汇提供支撑。
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全自治区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65份,涉及总投资约163.09亿元;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413份,涉及总投资约348.9亿元,有力保障了蓄能电站、风力发电、氢能储能等上半年全自治区开工项目取得环评批复。
上门服务一批项目,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
为服务一季度经济建设“开门红”,宁夏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实行清单式管理,通过电话问询、现场查看、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预审、重点项目报备等多种方式,跨前服务、主动对接,前置梳理项目环评办理中的政策障碍和制约因素,适时开展政策咨询和相关帮扶指导工作,确保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加速跑”。
国能中卫热电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及销售,是中卫市唯一的集中供热热源,供热面积达1100万平方米。随着中卫市供热面积逐年扩大,以及工业园区氢气、压缩空气、蒸汽等综合能源供应等方面的需求,这家公司计划将4×660MW机组扩建工程作为“宁电入湘”配套项目,拟建设4台660MW高效超超临界空冷燃煤发电机组、两座贮煤场以及附属设施,同步建设脱硫、脱销装置等环保设施。
为核实拟扩建项目的总体布局、地理位置以及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2月初,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成立由分管厅领导带队,包括环评、评估、执法、监测等方面专家在内的环保帮扶指导组,对项目选址进行现场踏勘,听取企业有关扩建项目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项目实施的环保措施等情况。
帮扶指导组现场指出,扩建工程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保护优先,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目前,这一扩建项目可研报告及审查工作已经完成,项目前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同时,宁夏生态环境部门已先后对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红四煤矿一采区北翼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宁夏海力电子有限公司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高性能电极箔项目,宁夏银星能源贺兰山风电场30.6MW老旧风机“以大代小”更新项目,国能固原六盘山电厂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苏利(宁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精细化工产品等项目开展环保帮扶指导和法规政策宣讲。
“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主动靠前,持续优化审批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尽全力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快速上马,快速开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樊永学表示。
开工建设一批环保项目,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生态环境治理离不开项目资金的支持。今年,宁夏将继续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一批环保项目实施,包括指导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回收利用工业尾气,引领铁合金行业节能减排、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绿色发展,支持石嘴山市继续探索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培育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六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等重大环保项目开工建设,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位于宁夏石嘴山市的沙湖,是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湖泊,其沙水相依的独特景观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但由于蒸发量大,补给量小,受周边面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退化等原因,致使沙湖水质曾一度恶化为劣Ⅴ类,还被列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事项。
为此,宁夏先后实施7项良好湖泊项目、10项水质达标方案项目和13项具体治理措施,沙湖水质逐年改善,截至2022年年底,沙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符合考核目标要求。沙湖治理经验做法也为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绿洲灌溉退水补给型湖泊、旅游类湖泊污染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2022年,沙湖还入选了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
同时,“宁夏农垦大沙湖区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作为宁夏首个国家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落地实施,项目总投资25.03亿元,包括8个子项目,其中,生态环保项目4个。沙湖补水水质净化工程和沙湖北岸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便是其中两个生态环保项目。
3月14日上午,记者在沙湖补水水质净化工程施工现场看到,里里外外一片繁忙景象,施工车辆频繁出入,工人们正在进行潜流湿地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模板支设等其他工段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自今年2月中旬复工以来,主体工程进展顺利,预计11月底通水运行。”工程总承包单位山东省环科院项目负责人赵松表示。
“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是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基础工程。”宁夏社科院研究员李禄胜指出,生态环境部门以项目落实政策,以项目争取资金,以项目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为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贡献。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以来,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目前已开工复工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共41个,涉及总投资182亿元,已到位资金60亿元,已完成投资额45.4亿元。
此外,今年以来,宁夏已新增生态环保储备项目15个,涉及总投资34.84亿元,其中,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14个,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EOD项目)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