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定绘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蓝图

作者: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平学智 文章来源:《宁夏工作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2022-12-08 09:20 点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贯穿了习近平同志早期知青岁月和整个地方政治生涯。从梁家河到河北、福建,到浙江、上海,一直到党中央,重视一以贯之、理念一以贯之、工作一以贯之、要求一以贯之,走到哪里,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思考、言说和实干就带到哪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思索中,逐渐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被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境界,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诉求,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深刻阐释和科学谋划,为解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指南。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在生态危机困扰人类社会生存的背景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解决生态危机、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在此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进行生态殖民主义、转嫁生态危机的方式,以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产业、把有害废弃物倾销到发展中国家的策略来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这种损人利己的治污、排污方式不但极不道德,而且会加剧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在全球生态环境视域下,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继续履行国际义务,主动承担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展现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竭、失之难续。”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生存理念,突破了西方近代形成的“人类主体”论和“自然主体”论这两种单向认知模式的局限性,将构建人与自然的双向良性互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指出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和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保护人类现在和未来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丰富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体现了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落实为民宗旨具有重大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党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短板,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呈高发态势,成为国土之伤、民生之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过去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改变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公共产品,回应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诉求。

第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孰轻孰重,如何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以“发展为主”或“保护为主”单向认识论的主导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么陷入经济发展、生态严重污染的误区,要么陷入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窘迫的困境。针对发展与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态环境无价或低价的传统认识,指出自然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生态价值,要发挥自然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优势,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基本原理的内涵,引领治国理政理念和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为我们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系统完整、逻辑严密,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指明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强调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人类文明的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深化对人类文明进步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三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科学阐明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等等。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依据,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四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破解了西方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僵化思维,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五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指明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深化和拓展了传统民生概念,丰富和发展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超越。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就是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导向,在促进物质生产和财富积累的同时,在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废弃后的处理和再生全过程中,坚持低消耗、低排放,把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刚性约束,作为发展的物理边界。发展离不开绿色,只有认知并坚持绿色发展,发展才是有质量的和可持续的;绿色离不开发展,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不断积累起强大的物质财富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效率、减少排放、治理污染。

七是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八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牢固树立起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问题。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九是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和行动主体问题,彰显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十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就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清洁美丽世界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

“十四五”时期,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保持战略定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色成为美丽新宁夏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

一要更加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区内与区外对比中深化理解,全面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看齐、行动上紧跟,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二要更加自觉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突出 “三线一单”基础性约束,严把新上项目环境准入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依法监管和市场机制减少碳排放,有序开展碳履约、碳交易、碳帮助等“一站式”服务。加快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深化“银政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强化措施、主动服务,实现增长与转型、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三要更加自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锚定“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发展目标,面向2035年美丽新宁夏建设远景目标,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体和新污染物等标志性战役,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久久为功涵养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要更加自觉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覆盖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到后果严惩全过程,激发改革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完善生态损害赔偿、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进一步健全污染第三方治理、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机制,不断推动环境治理迈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着力深化环保重大课题研究,加快环境污染的演变规律、传输路径和控制途径研究运用,以重点突破促进环保发展整体跃升。

五要更加自觉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持续推进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黄河警示片问题等整改,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作风和纪律保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来源:《宁夏工作研究》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