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 | 640000014/2022-00804 | 所属机构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
责任部门 | : | 厅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 | 2014-11-13 17:22 |
名称 | : | 关于开展向高晓杰、党惠雯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 |||
文号 | : | 成文日期 | : | 2014-11-13 17:22 |
各市、县(区)环境保护局,宁东管委会环境保护局,厅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近日,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高晓杰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党惠雯被区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高晓杰、党惠雯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环保为民的宗旨,谱写了不平凡的动人事迹,她们是全区环保人的杰出代表。全区环保系统干部职工要以高晓杰、党惠雯同志为榜样,学习她们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她们扎根基层、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她们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学习她们严于律己、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
全区环保系统要把开展向高晓杰、党惠雯同志学习活动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践行中国环保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宁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1: 高晓杰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高晓杰,女,1966年2月出生,1989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9年8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工作至今。先后担任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银川市环境保护局金凤区环保分局局长(金凤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等职务。
在2013年开展的制药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中,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大雨滂沱,在永二干沟和制药企业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带领环境执法人员检查企业720家次,其中她亲自带队进行夜间检查近60次,查处并制止了环境违法行为16起,经过整治,永二干沟由过去的“龙须沟”变成了今日的景观公园,制药企业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异味污染投诉下降了72%。
在保障银川市环境安全工作中,她主动放弃休假,带领环境执法人员深入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重金属生产企业、危险废物产生企业、饮用水源地、建筑施工工地等进行拉网式环境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了银川市的环境安全。
在银川市开展的“蓝天工程”工作中,她组织开展了拆除燃煤锅炉、封闭原料堆场和渣场、餐饮油烟整治、污染减排治理等工程,完成了300家餐饮整治;拆除燃煤小锅炉75台,改造除尘器18台;排查大型煤、渣堆场32处;制止焚烧垃圾、树叶等违法行为40余起;检查近600台锅炉和茶炉;完成了26座加油站、62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2013年银川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2天,PM2.5达标率81%,日空气质量26次位居全国前十,第三季度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八。
在开展环境信访查处工作中,对于群众的投诉,她亲自过问,并深入一线,走访、回访,倾听百姓的呼声,解决了多起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环境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2013年信访查处满意率排名银川市第三。
附件2: 党惠雯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党惠雯,女,1968年6月出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9年7月从宁夏农学院生物专业毕业后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先后担任石嘴山市环境保护局监督管理科副科长、污染管理科任副科长、信息中心任副主任、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等职务。
1998年3月,丈夫在帮助同事完成检修作业时,不幸被35千伏安的高压电击中,从此却失去了自理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和困难,党惠雯同志在痛苦中没有消沉,她坚强地挑起照顾丈夫、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重担。她化组织和同事的帮助和照顾为动力,继续发挥业务骨干作用,爱岗敬业,无怨无悔,克服困难,一心扑在她热爱的环境监测事业上。
面对艰苦而危险的环境监测工作,她从不退缩。对设置在离地面30多米高的烟囱监测点位,无论是夏天40多度以上的高温,还是冬天零下30多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一工作就是3个多小时。在一次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整治行动中,她带着监测仪器不慎掉进了房顶蹋陷的洞里,被锅炉房中的一根横梁担住,脚踝严重扭伤,但她挺住痛苦坚持和同事一起完成了监测任务。
工作中,她注意收集环保科技信息和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及时提供给企业,认真做好监测服务工作。她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结合自己掌握的技术信息,建议企业长痛不如短痛,选用先进的技术,一次性投资,对污染治理设施和处理工艺进行全面的升级改进。一些企业采纳了她的建议,不但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而且扩大了环保治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为企业以后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推动了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双赢。
国务院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时,她被抽调到普查组,承担石嘴山市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她白天走访企业,晚上汇总数据,整天泡在枯燥的数据里。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圆满完成了摸底、调查、制表、汇总、分析、上报、建档等工作。
2010年,她被选调到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污染减排核算工作。接到通知后,她没有向组织上讲任何困难和要求,带上丈夫就来到了银川。她对全区重点减排项目和企业逐一进行现场核查,编发减排工程进展通报,规范企业减排档案,做到“一企一档”,科学核算出主要污染物减排量,为污染减排总量核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以后,培训、开会、下基层、去企业的时间比以往更多了,遇到考核,需要加班,她一两个月不能按时回家都是经常的事,大部分节假日都在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她只好一次做三、四天的饭,一份一份的分开,放在冰箱里,让丈夫用一个特制的工具套在残臂上自已用微波炉热着吃。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区连年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减排目标任务,走在西北五省(区)的前列,并在国家的考核中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