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40000014/2022-01712 所属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责任部门 厅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5-10-26 14:40
名称 向“全国先进工作者”张炳宏同志学习的通知
文号 宁环发[2015]63号 成文日期 2015-10-26 14:40

1、序号:125

2、单位名称: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3、索引号:T2242015107

4、信息名称:关于开展向“全国先进工作者”张炳宏同志学习的通知

5、内容描述:向“全国先进工作者”张炳宏同志学习的通知

6、文件编号:宁环发[2015]63号

7、信息类别:T

8、产生日期:2015.06.30

9、公开形式:网站

10、公开时限:一年

11、公开类别:公开

12、公开范围:全部

13、公开责任部门:自治区环保厅

14:信息内容:

各市(县、区)环境保护局、宁东基地管委会环境保护局,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全区环境保护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环境保护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努力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尤其是今年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质量控制室主任张炳宏同志先后被中央和自治区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和“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现了环保干部的风采,树立了环保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是新时期我区环境保护系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全区环保工作者甘于付出、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全区环保系统营造人人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决定,在全区环保系统开展向张炳宏同志学习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张炳宏同志作为我区环保系统干部职工身边的先进典型,其事迹真实可信,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和示范引导作用。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向张炳宏同志学习对于推进环保事业科学发展和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认真安排,精心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先进找差距、比先进改作风,赶先进创一流”的工作热潮,全面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推进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锤炼作风,积极弘扬时代精神风貌。全区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张炳宏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服务大局、爱岗敬业的高尚品格,学习他立足本职、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学习他务实创新、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积极态度,切实立足岗位实际,强化责任意识,做好本职工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养成过硬作风,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强化奉献,全身投入环保事业。全区环保系统要认真学习张炳宏同志爱岗敬业、勇于探索、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自觉地增强奉献意识、服务意识,主动地投身于环境保护工作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为建设美丽宁夏做出重要贡献,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

四、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全区环保系统要认真学习张炳宏同志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切实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以先进为标杆,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坚持干什么就自觉学什么、缺什么就主动补什么,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讲规矩、守纪律,强责任、重担当,知不足、勇进取,善于研究新情况,敢于发现解决新问题,始终把提升工作能力作为推进环保事业发展的引擎,把“争创一流”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不断提升服务发展和基层群众的能力水平。

附件: 用无私奉献书写着闪光青春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张炳宏

张炳宏,男,1962年4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任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质量控制室主任。1982年,他从四川大学放射化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宁夏环保研究所(现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在平凡的环境监测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三十多年来,他怀着对环境监测事业的一腔赤诚和满腔热血,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一名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国家环境监测一流专家。先后获得国家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重要技术报告13份,主持或参加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和地方标准制定、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等10多项课题研究,多个研究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经贸委创新计划、宁夏火炬计划、宁夏经委创新计划等。2014年,被环境保护部评为国家环境监测一流专家,被自治区确定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2015年,被中央和自治区先后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总结张炳宏同志30多年的工作经历,体现的是一种事业的执着追求,展现的是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浓缩的是一种爱岗敬业、苦干实干的工作态度。

一是执着追求,积极投身环境监测队伍。张炳宏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1982年7月,20岁的他刚从大学毕业,毅然选择了回宁夏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中。刚来到单位,张炳宏接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黄河水系汞污染调查课题。之前,这个项目由一个科研小组进行,可他们用了近两年时间始终无法得出全面合理的分析数据。研究所领导说:“这件事很重要,必须尽快有结论,由你来负责数据测定。”临危受命,短短几句话,但分量不轻,从此张炳宏踏上了监测之路。他带领三名课题组成员顺藤摸瓜,沿黄河逆上,对采集来的底泥、鱼类,天上飞的鱼鸥、岸边的鸭及鸭蛋、渔民的头发等进行全方位分析检测。历时半年,课题组终于找到了汞污染的源头,解决了村民汞中毒难题,为汞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工厂窑炉废气的监测既辛苦又危险,采样时要负重爬到几十米的高空,冬天寒风凌厉、夏天酷暑难耐,这样的工作环境一般人很难坚持,但张炳宏从没有退缩过,有时拣最重的仪器带头扛着上。为了确保样品分析时效性,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分析样品,废寝忘食。在他心中,监测来不得半点虚假,数据必须真实,干工作要有责任和良心,这样的监测工作张炳宏一干就是十六年。他曾先后三次参加全国环境监测质控考核,成绩全优,其中水质中汞项目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同时他负责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提取研究项目”被列入宁夏火炬计划,其技术获得了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

二是攻坚克难,把环境科研工作当作毕生事业。粉煤灰、矿渣、磷石膏、电石渣、钢渣等工业固废既污染环境又占用耕地。1996年,宁夏环保研究所成立了土壤固化剂研究课题小组,张炳宏主动参加并担任技术负责人,决心要让工业垃圾变废为宝,成为生产土壤固化剂。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张炳宏就前往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资料中心手工查阅所查找有关信息资料,一查就是十天半个月。为了合成发明这种激发剂,在试验紧张阶段,张炳宏放弃任何节假日,每天钻进实验室,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了上百种无机有机材料,像爱迪生发明灯泡寻找各类灯丝一样,试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看不到希望的科研,6人的课题组走了4个人。张炳宏也曾感叹、也曾累的让身体几近罢工,但却从没想过放弃。如果攻克了这个技术关键,工业垃圾将被利用,耕地将被保护,使命感让张炳宏永不放弃。两年后,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发明了一种高性能的激发剂,可有效激发各类固废材料的反应活性,扩大工业固废在固化剂中添加的种类和添加量,如高炉矿渣、粉煤灰、钢渣、双氰胺渣、磷石膏、脱硫石膏、赤泥等均可以利用,土壤固化剂中工业固废最高添加量达到85%,固化性能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达到了商品化程度。经过不懈努力,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认可,1997年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2000年被列为国家经贸委重点发展计划,并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建设方面。

三是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提起家事,张炳宏有说不完的愧疚。他平时工作任务繁重,顾不上照管生病的女儿,也顾不上辅导女儿学习,常常把工作带回家加班到深夜。长时间的熬夜加班,让张炳宏的身体严重透支,患上了颈椎、腰椎、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顾不上去医院住院治疗,一直使用药物维持。这些年来,他多次忍着病痛坚持参加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同时,还向环保部提交“十一五”环境科技需求建议书4份,先后6次担任全区环境监测业务培训班主讲老师。

三十三年弹指一挥间,张炳宏以他对环境监测和环境科研事业的赤诚与忠诚赢得了同行、同事的敬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一个普通环保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书写着无悔的青春。

15、载体类型:电子

1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