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章来源:大气环境处(应对气候变化处) 发布时间:2025-08-29 08:57 点击:
[A]
[主动公开]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自治区政协
十二届三次会议第511号提案答复的函
宁环函〔2025〕568号
郑子盛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看不见”的污染防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区深入推进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印发《自治区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聚焦银川都市圈重点区域,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为主攻方向,强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监督帮扶,扎实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有效遏制臭氧污染早发、频发等问题,推动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面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一)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严格“两高一低”项目环境准入。配合自治区发改委修订《自治区“两高”项目管理目录》《自治区“两高”项目管理办法》,构建“两高”项目管理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两高”项目专项摸排,分类建立存量、在建、拟建“两高”项目清单。指导地级市人民政府、宁东管委会做好拟建“两高”项目评估论证。加快违规项目整改,累计压减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39个,压减能耗1725万吨标准煤;依法依规完成44个违规在建、存量“两高”项目整改。
(二)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力度。对标国家能效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加快存量“两高”项目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支持“两高”项目节能降碳改造与设备更新,提升能效、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紧盯能效水平、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项目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其尽快达标或依法依规限期淘汰。“十四五”以来,支持了56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区煤制烯烃、电石、炼钢、铁合金、烧碱、尿素等6个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占比超过30%,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三)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联合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等部门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攻坚行动,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集群提质增效,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按照《自治区工业行业2022-2025年高耗低效整合退出实施方案》,针对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制定退出清单,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持续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力度,“十四五”以来累计淘汰产能744万吨,其中主动淘汰退出产能446.6万吨,占比60%。淘汰退出涉及钢铁、水泥、煤炭等多个高耗能行业,腾退能耗100.4万吨标准煤煤,推动落后产能应退尽退。
二、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多措并举强化环境监管
(一)摸清底数掌握排放现状。印发《自治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相关整改工作安排》,完成燃气锅炉摸底排查,完成散煤用户摸底排查,形成排查清单;对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摸底,建立底数清单。印发《关于开展全区燃煤锅炉摸底调查及淘汰改造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地市开展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摸底调查。2018年通过实际调查摸清全区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放源现状,构建自治区级及各地市高精度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2023年编制了覆盖电力热力源、工业源、移动源等六大类污染源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并补充扬尘源、其他溶剂使用源、餐饮等源类的污染物排放清单。基于融合清单分析自治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结构分布及主要排放源,为减少自治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支持。
(二)健全完善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构建“预警预报-指挥调度-督查督办-通报约谈-考核问责”的工作机制,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责任落实到位,形成全流程闭环。成立自治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工作专班,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厅级领导干部包案督办机制,对包案督办对象整改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发现整改措施不实、进展迟缓、成效反弹等情况及时专项交办。截至目前,累计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报233期,预警提示176期。召开调度会7次,推进会1次,下达调度指令220余条,印发攻坚简报8期,向地市下发空气质量预警函10份,向各地市和相关厅局累计下发督办单41期。
(三)扎实推进大气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有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燃煤锅炉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和锅炉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项目。2025年我区确定大气重点治理项目104个,已完成40个,在建46个。截止7月底,宁钢和建龙2家钢铁企业目前重点工程已基本完工;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正在加快进度。城市建成区在用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低排放改造完成率64%,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完成率49%,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完成率60%。深入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累计完成热源清洁化改造 14435.34万㎡、惠及农户50.38万户。持续淘汰老旧车辆,共注销国三以下中、重型货车18367辆。
(四)强化臭氧污染攻坚帮扶。今年以来,面对全区夏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臭氧污染防控的严峻形势,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突出重点、分区施策”,印发《关于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专项攻坚帮扶行动的通知》,建立包案督办机制,明确帮扶指导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工作要求;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统一预警预报和指挥调度,开展精准防控和区域联防联控。今年以来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多次召开全区调度会,督促指导地市加强夏季臭氧污染防治。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充分利用无人机、便携式检测仪等设备,采取日常检查、突击检查和夜查相结合方式,全方位加强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移动源等大气污染源监管。
三、强化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凝聚全民减排共识
(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每年组织区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刊发新闻稿件1000余篇,组织开展“五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在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时点,围绕“绿色低碳美丽中国”主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出展板、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群众普及节能减排相关知识。组织30家环保设施单位向公众开放135次、线下累计接待2899人次;持续开放宁夏生态环境展示馆,累计接待5000余人次。
(二)营造绿色低碳全民参与氛围。充分借助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等契机,围绕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内容,设计制作生态环境主题宣传片、短视频、微动漫、长图、海报等宣传作品86部(张),通过自治区生态环境展示馆、社区宣传栏、广场电子屏、高速路擎天柱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宁夏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开展臭氧科普宣传。举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专场文艺演出,开展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全区形成“绿色低碳”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通过碳中和大型活动示范,在全社会广泛传播碳中和理论,倡导公众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和实现碳中和的低碳理念,引导公众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促进全民形成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意识。
通过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2025年1-7月,臭氧平均浓度为1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臭氧同比降幅位居全国前列,臭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1天次。
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以夏季臭氧防治为抓手,进一步分析研判形势,聚焦问题短板,夯实责任链条,精准靶向施策,以5月至9月为重点时段,以银川都市圈为重点区域,以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为主攻方向,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紧盯目标任务继续攻坚克难,推动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2025年8月28日
(联系人:左正艳 联系电话:0951-516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