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2019年宁夏环境执法大练兵工作动态(第六期)

作者: 文章来源:宁夏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2019-08-06 11:29 点击: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动态

2019年第6期

(总第6期)

宁夏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编印一九年八月一日

 


编者按:自治区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全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保天蓝”、“战噪声”、“堵废气”、“护土壤”、“净水源”,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自治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动态》自编印以来,各地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积极勇跃投稿,全面反映了自治区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动态,充分展现了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厅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为进一步营造大练兵声势,热切希望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勇跃投稿,继续唱好我们生态环境执法“好声音”。

大练兵动态

结对共建聚合力 创新党建促执法

 

7月3日,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党支部与青铜峡市生态环境分局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党支部党建指导员刘粟民同志,生态环境环境执法监督局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及党员代表和青铜峡市生态环境分局党支部全体党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活动。

座谈会上,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党支部组织学习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文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最新党员队伍结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的由来和意义等,交流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心得并就结对共建活动开展帮扶和指导征求意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党支部介绍了国家及全区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的政策、2019年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的工作重点。青铜峡市生态环境分局党支部介绍了青铜峡市生态环境分局目前改革的进展情况、2019年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和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开展情况,提出了当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党支部现场一一予以解疑释惑。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党建指导员刘粟明同志要求,要切实做好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两个党支部要加强沟通联系,发挥党组织各自优势,实现组织建联、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扎实落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厅系统担当作为转变作风 服务发展主题活动,广大党员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在本职工作中争当模范、创先争优。 

会后,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党支部联合青铜峡市生态环境分局党支部将结对共建与执法业务相结合、执法工作与大练兵相结合,开展现场练兵,对青铜峡新材料基地污水处理厂、宁夏顺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环境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执法,对发现的环境问题指导属地依法落实日常监管职责。通过本次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入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精神内涵,将担当作为 转变作风服务发展主题落实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宁夏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

 

他们辛苦守夜,只为城市静音

夜色渐深,喧嚣的城市逐渐安静下来,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进入梦乡,可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还在忙碌着。“贺兰山路满城街口西南角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上海路通达街口西南工地产生噪音、平伏桥新村对面工地装载机在施工……”7月30日22时许,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金凤区大队办公室内仍灯火通明,“12345”一号通平台转办的投诉纷纷而来。“带好设备,集合,出发!”一句简单的指令后,3名执法人员迅速出动赶往一个个投诉现场…… 

夜间违法施工,3家工地被逮正着 

执法人员驱车一路疾驰,22时26分赶到第一处投诉地点,由于路面洒水降尘和现场铲车施工碾轧,施工工地道路颇为泥泞。“这么晚了,怎么还在施工,赶紧停下来!”执法人员到场后,立即叫停施工作业。原来,该处工地属于夜间禁批行列,依据《银川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夜间22时至次日6时不得施工。 

“工地一墙之隔就是居民小区,夏天天热,家家户户开窗通风,你们施工这么吵,让居民怎么休息?”执法人员要求工地现场负责人将车辆熄火、原地停放、撤出工人、关闭现场光源,并要求于次日前往单位接受处理。

23时许,平伏桥新村对面施工工地内传来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一名工人驾驶装载机在工地内平整场地。执法人员进行噪声监测,结果显示:73.5分贝。“你们有没有夜间施工审批?”施工人员支支吾吾:“我以为已经审批过了。”“你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夜里悄悄干活。现在停止所有施工行为,关闭工地大门。” 

忙着查看现场和处理投诉的同时,时针悄然指向零点。零时32分,六盘山路与梧桐街口南约1公里处,两辆混凝土浇筑车辆在路边进行浇筑作业时,被执法人员叫停,经监测噪声值为71.8分贝,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值。十几分钟后,一名项目经理赶到现场。“我们之前没有夜间施工,今天属于特殊情况,搅拌设备出了问题,担心浇筑产生断点才弄得这么晚。”这名经理认可了违法施工行为,表示立即停止施工。

2时许,执法人员在车上匆匆喝了几口水后,又赶赴下一个投诉现场……

群众投诉到哪里,他们就前往哪里 

从7月30日22时许至31日2时许,3名执法人员从东到西、由北向南,先后走访查看了7个建筑工地。自第一个投诉起直到次日1时许,3个多小时,执法人员就已接到21个投诉电话。 

进入夏季以来,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扰民的投诉增多,每天晚上10点以后,平均每七八分钟执法人员就会接到一个来自‘12345’平台的投诉转办件,夜查结束第二天还要对违法行为进行进一步处理。在执法人员眼中,这样“白+黑”的工作模式已成为一种习惯。“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投诉到哪里,执法人员就该出现在哪里。”只要能让群众满意、生活环境更美好,无论再苦再累,他们觉得都是值得的。 

执法人员在工地处理投诉。

 

与废气噪声“战斗”的环保“钢铁侠”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与餐饮废气、噪声打交道:白天处理环境信访投诉,夜晚还要检查建筑施工工地。他们就是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兴庆分局的环保“钢铁侠”们。

 

 

 

 

 

 

 

 

 

 

 

 

 

 

王晓亮现场检查有关餐饮油烟噪声问题

几天前,执法人员王晓亮、王聪曾对一条商业街突击检查,发现一家餐厅存在油烟净化器与风机功率不匹配的问题,当时责令这家餐厅抓紧整改。这次进行“回头看”,到达目的地后,王晓亮轻车熟路从餐厅旁边的足浴店上到二楼,推开一间包间门就到了餐厅楼顶。他们每到一家餐饮店,都要上到楼顶看看烟道有没有包裹隔音材料、风机有没有采取降噪措施、油烟净化器与风机风量是否匹配等。只见他打开隔音房门,只看了一眼便转头问一旁的餐厅老板为何油烟净化器还没有更换,餐厅老板表示已订购新的油烟净化器,这几天就到。

王晓亮坦言,从事这份工作以来,他们成了最不受餐饮老板欢迎的人,态度冷淡不说,还被人用菜刀威胁、言语恐吓过,甚至被泼过热水。除了外在风险,这份工作本身的危险系数也比较高,有一次,队员王聪从伸缩梯往营业房楼顶爬,刚爬到离地面四五米高,伸缩梯突然“啪”一声缩回去,幸亏王聪及时扒住了墙面……

之后,执法人员又来到一家砂锅店,但是要想上这家店楼顶,必须从旁边烧烤店二楼的一扇高约50厘米、宽约70厘米的窗户翻出去,墙外就是餐厅门头钢筋架,上面铺着约0.5厘米厚的木板,人站在上面晃晃悠悠,要从这里上楼顶,还有3米多高,唯一能借助的工具就是餐厅老板焊的一架铝合金梯子。不过,这对于人高马大的王晓亮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自我调侃是个“灵活的胖子”,他先将左脚和头伸进窗户,然后身子一斜,大半个身子出了窗户,站稳后再把右腿拿出,沿着梯子噌噌两下上了楼顶。经过一番查看,执法人员要求餐厅负责人对油烟净化器定时维修清洗,并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噪声进行监测。

忙完这一切,已过11时。从楼顶下来的王晓亮满头大汗,他擦了擦汗,继续前往下一个地点处理投诉……

处理餐饮信访投诉、回访,是王晓亮和同事每天都要进行的环境执法工作。他们3人一天要处理十几起投诉、回访,还要回复信访查处情况。如果正好轮到上夜班,还得夜巡建筑工地。目前辖区内开工的工地有47家,每周轮1-2个夜班,所有工地巡查一轮下来得好几个小时,有时候刚回到办公室,还没坐稳接到投诉就又得出去,即使不上夜班,半夜接到电话也是常有的事。

受早期规划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多年来,兴庆区餐饮信访量一直高居银川三区首位,近十年来,仅餐饮信访就达到2万多件。由于人员有限,他们成了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中的“钢铁侠”。

 

咱的“银川蓝”,有他们洒下的汗水

 

酷暑之下,不少市民往往选择在空调房内避暑纳凉。但在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机动车尾气监察大队,4名平均年龄已达50岁的“高龄”执法队伍却始终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认真甄别过往车辆的尾气排放情况。 

“暴晒、闻尾气,这些我们早习惯了”

7月24日10时许,气温逐渐上升,空气干燥而闷热。执法人员仲华、刘文涛和白晶晶驾驶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车,来到大连路与正源北街口东北300米处进行移动执法。

小白,你来设置监测点,我和老刘跟交警配合,用锥桶设置隔离。”仲华说话间,3人动作麻利地摆起锥桶、设置尾气遥测仪、调试监测设备,为当日例行的尾气监测做着准备。 

20多分钟后,人员、设备全部就位,众多车辆开始有序由道路右侧车道通行。一辆拉运混凝土的大货车通过监测点时,随即被执法人员仲华“锁定”。“司机你好,请发动车辆,持续踩油门,然后熄火……”仲华边说,边蹲在货车排气管位置,让司机踩油门、听声音、看尾气。随后,他站起身,围着车辆不停地打量着,不时又趴在车下闻着什么,像是要给这辆车来个“全身体检”。伴随着一阵发动机轰鸣,货车底部腾起一股黑烟,烟气混合着灰尘、油腻气味和热浪扑面而来,呛得人口鼻干痒。 

你这辆车冒黑烟,这可不行,得尽快维修!”仲华向司机说明情况的同时,移动式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车内的监测数据也第一时间显示该车辆“格林曼黑度”超标。执法人员白晶晶介绍说,该车排放的尾气经移动监测和人工目测均不达标,执法人员现场开具了《机动车排气检验限期治理通知书》,要求司机限期完成车辆排气治理,司机当即表示尽快维修车辆后再行上路行驶。 

正是考虑到尾气监测的特殊性,这项工作主要由4名男同志承担,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白晶晶37岁,年龄最大的刘继芳已60岁了。他们每天都是这个工作流程,夏天户外暴晒几个小时,高温天气下,路面温度有时会超过47摄氏度,还有闻尾气、灰尘,但是用他们的话说,“早都习惯了”。 

把每辆车检查仔细了,才会有更多‘银川蓝’” 

3个多小时里,3名执法人员头顶烈日,反复行走在车辆边,每碰到大型柴油货车,都要蹲在排气管位置仔细留意尾气的颜色、味道等。这样反反复复的蹲起,每人每天往往会重复上百遍。 

说句实在话,每个环保人都很辛苦,我们就是希望辛苦付出能有所收获。只有在路上把每辆车都检查仔细了,咱们的空气质量才会越来越好,‘银川蓝’也会更多么!”仲华一边说,一边用手抹去黝黑面庞上密密麻麻的汗珠,他的话也让一旁的刘文涛和白晶晶频频点头,“虽然我们平常爱自嘲是马路‘吸尘器’,但换个角度想,身边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就好了!”白晶晶笑着说道。 

在监测车的操作台上,一本尾气遥测路检检测日志,上面整齐地记录着执法人员每天的工作动态。一个个数字折射出执法人员的辛劳付出:7月23日,大连路,监测机动车962辆;7月22日,亲水北街,监测1485辆;7月17日,大连路,监测2663辆…… 

 

 

 

 

 

 

 

 

仲华蹲在被拦截的大货车前,目测车辆尾气排放情况

马超:奋进的环保战士

 

马超,1991年1月生,2015年10月参加环境执法工作,现为宁夏中卫市环境监察支队执法人员,在2017年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中获“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调至生态环境部学习锻炼,所在部室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了2018年度集体荣誉三等功。

参加工作之初,正值全国上下掀起环保热潮,马超以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快速成长起来。“工作中刻苦、

凌晨蹲守,对排污企业废水进行现场采样

认真,善于钻研,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总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环保战士的价值。”是身边同事对他的评价。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坚持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吸收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标准规范,有效提升现场执法水平,严格规范法律文书和案卷制作,很快成了环境行政处罚的“行家里手”,在2017年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中获“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2018年5月,马超被抽调至生态环境部专项办公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锻炼。期间,马超参与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综合调度等直击现场,检查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工作,谦虚好学,勤勉敬业,尤其在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开展大气强化监督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马超所在部室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了2018年度集体荣誉三等功。刚到生态环境部学习锻炼时,马超的爱人已有6个月身孕,而再次回到宁夏中卫市,他已初为人父,其中有太多的辛酸与痛苦,但他毅然和部室同事一道夜以继日坚守在攻坚克难第一线。

2019年5月,刚从生态环境部学习锻炼归队的马超很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主动承担了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散乱污”排查整治等重点难点工作,始终冲锋在执法办案一线,甚至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企业调查取证,制作现场勘察记录、调查询问笔录。从生态环境部归队两个多月时间里,马超主办协办环境行政处罚案件9起,处罚金额200余万元,他以身作则连续奋战在攻坚战最前线,践行着环保人“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初心与铮铮誓言。(中卫市生态环境局覃记朵)

周末放弃休息,加班加点调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发 送: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厅领导

     
电 话 /传真:0951-5160873    E-mail: nxhjjc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