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21 11:15 点击:
文章来源:近期,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多省反馈了“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有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却是惊人相似。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在陕西,对擅自在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合阳县不仅未按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反而将其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在湖南,益阳市桃江县政府及其部门在督察组现场检查期间放任企业弄虚作假,甚至环境保护局个别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对某涉嫌环境犯罪的矿业企业进行包庇;在吉林,珲春市调整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让违法违规项目合法化……“剧情”之丰富,令人咋舌。
在环保督察工作中实行“回头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各地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相关整治整改工作进行再次会诊和全面复查,敦促地方进一步整改和纠偏,留住更多的绿水青山。被督察出问题的地方,本该端正态度,积极整改,用心用力,有所作为,努力寻求更长远、更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道。然而,从“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和调查的结果来看,一些地方的相关整改工作并不让人满意,有的推进迟缓,效率低下;有的无动于衷,视环保督察如“空气”,对整改要求视若无睹;有的简单粗暴,一说整改就填埋,一要治污就撒药;有的地方编造会议纪要、夸大整改效果、抄袭整改方案;还有的对污染企业、违规项目进行包庇,通风报信……这是环境治理和整改工作应有的姿态吗?
一边是积极“回头看”,一边是想方设法“回头再说”。如果说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之类还是在原地踏步的话,那么支持污染企业和项目,调整相关规定,让违规项目合法化,已然是在倒退。这样的趋势和做法若不及时纠偏,环境整治如何能够推进?美丽中国如何能够建成?
是什么样的心态和背景支撑着一些地方“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问责不够动真格?是觉得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发现,就算天塌下来还有个儿高的顶着,所以心存侥幸?是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只顾自己升迁、数字光鲜,不管绿水青山、子孙绵延?还是形式主义、慵懒之风形成已久,实难剔除?
找不到根源、不对症下药,“回头看”的威力只会逐渐衰减,而环境治理也将陷入“说一套做一套”的怪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那些只认金山银山、不在乎绿水青山的地方及官员,确实得拿出更有威慑力的办法了,不能放纵其为所欲为。
(摘编自《工人日报》)
(原文刊载于2019年5月21日宁夏日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