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宁夏举行“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打造绿色生态宝地专题

作者: 文章来源: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2022-09-02 09:30 点击: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主任杨柳: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9场,也是最后一场——打造绿色生态宝地专题,我们很高兴邀请到: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平学智先生,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蒋哲文先生,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世民先生,自治区水利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麦山先生,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徐忠先生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平学智厅长介绍情况。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平学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参与。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宁夏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宝地。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部署,也是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新宁夏的战略定力和坚强决心。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特别是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在全区经济、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化煤尘、烟尘、汽尘、扬尘“四尘”同治,2021年全区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3.8%,连续5年优良天数比例超过8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18.4%;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20.6%。二是强化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乡污水、农业退水“五水共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达到80%,较2017年提高6.7%,劣Ⅴ类水体稳定消除,黄河干流宁夏段出境断面连续五年保持Ⅱ类水质。三是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六废联治”,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达到100%,未发生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事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升。

今后五年,是我区迈向美丽新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以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紧盯打造绿色生态宝地这一总目标,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合共赢,重点抓好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推动绿色低碳大发展、抓好生态环境大保护、推进环境污染大治理四大任务落实,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稳中向好,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相匹配的高水平保护。锚定“双碳”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减排工作,严格高碳排放项目环境准入,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降低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进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助力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强化源头管控,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削减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强化“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加快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着力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保卫蓝天、碧水和净土。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扩大“四尘同治”成果,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大力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攻坚行动,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扩大“五水共治”成果,大力整治不达标水体、入黄排水沟和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河湖治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持续改善水环境,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80%以上,黄河干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扩大“六废联治”成果,持续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环境监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理,提高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水平,严格涉重金属企业环境准入管理,加大化学品和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力度,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三是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以保护黄河安澜为根本,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推进黄河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工程,构筑黄河稳固防线。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深度控水节水行动,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综合康复为基,统筹强化“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高标准落实“三区三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加快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争创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多途径多方式增加绿色资源总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依法加大生态破坏问题查处力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美丽中国宁夏实践。

四是深入开展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健全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严格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坚决做到反馈问题整改到位、按期销号。扎实开展全覆盖、多角度、深层次的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大力开展交叉执法、联合执法,充分利用生态遥感、无人机、在线数据等手段辅助开展非现场监管执法,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提高环境执法监测效能。完善排污权改革、生态补偿、损害赔偿、污染第三方治理和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等机制,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企业责任、治理监管等七大体系,进一步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

新的蓝图催人奋进,新的使命任重道远!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坚决守护好宁夏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杨柳: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

作为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部门,请问发改委目前我区在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抓住“双碳”战略机遇,打造绿色生态宝地?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蒋哲文: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简要回答一下。今年以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工作要求,把系统观念贯彻“双碳”工作全过程,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迈出了坚定步伐,建立了5个“1”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构建一套政策体系。提请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印发“双碳”实施意见,提出14个方面41条任务措施,对全区“双碳”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安排,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出台“双碳”实施意见的省份。编制完成《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列入自治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并报请国家审核衔接通过,成为全国首个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省级达峰方案,受到权威媒体广泛关注点赞。协调自治区相关部门制定印发科技支撑、林草碳汇、宣传培训、公共机构等配套政策,督促指导五市及宁东编制完成达峰方案,“1+N+X”政策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二是开展一部立法研究。为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委托第三方智库机构率先在全国开展“双碳”地方立法研究,“双碳”立法研究列入了2022年度自治区地方性法规立法调研项目计划,探索以法规形式明确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建立健全“双碳”工作管理体制、明确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措施。

三是培育一个新兴产业。围绕二氧化碳技术减排路线,按照“变废为宝”“点碳成金”“循环利用”思路,结合我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需求,委托第三方智库开展二氧化碳产业发展研究,提出契合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碳产业发展路线图,为我区培育碳产业、发展碳经济、促进碳减排提供科学支撑。

四是建设一个管理平台。围绕“精准核碳、科学控碳、智慧减碳”,会同自治区“双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立自治区“双碳”数智监测中心,依托自治区能源大数据中心,搭建自治区“双碳”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汇集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各行业领域碳排放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企业智慧减排、公众绿色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围绕全民绿色低碳行动,拓展“碳普惠”应用场景,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五是举办一系列宣传培训。联合党委组织部组织全区职能部门、五市及宁东50名领导干部参加“双碳”专题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观摩学习生态园区、产业基地和低碳企业,提高了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受邀为自治区党校、宁夏军区、党委编办等10个单位开展“双碳”专题辅导讲座,累计培训干部1000余人。

下一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紧紧围绕打造绿色生态宝地,着力在推动绿色低碳大发展上下功夫。构建“1+N+X”政策体系,提请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印发《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立法和二氧化碳产业研究,上线运行“双碳”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宣传培训,力争年底前全面形成分工明确、齐抓共管、高效联动的体制机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请问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方面,我区自然资源部门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世民: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着眼担当好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提出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和胸怀“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体现了“为子孙后代谋”的战略远见,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题中之义。

过去五年,我们铁腕整治贺兰山生态,完成保护区内外214处点位综合整治,治理修复面积40.5万亩。全面推进“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启动实施子项目199个,累计投入资金71.82亿元,新增生态修复面积446.9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水土保持率分别提高到16.9%、55.5%和76.37%,生态环境保护与全国同步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好转。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规划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今后统筹推进我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作出安排部署。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增强使命担当,把握关键问题,持续推进“三山”生态保护修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作出贡献。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引领。聚焦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加快编制区、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科学确定未来“三山”保护、修复、治理、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措施,创建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以高标准规划推动落实生态优先战略。二是抓好项目谋划实施。充分发挥省级领导包抓工作机制作用,督促指导自治区相关厅局和市、县(区)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统筹调度推进“三山”规划项目实施,持续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以高质量项目落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以拓宽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渠道为着力点,尽快研究制定我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措施,推动“三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功能稳步提升、生态价值逐渐显现,以高强度资金投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四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依托黄河上游风沙区生态保护修复宁夏科研工作站,部区合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创新研究,促进和推广研究成果应用。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壮大行业人才队伍,以高水平科技人才支撑夯实生态保护修复健康可持续发展基础。



中国环境报记者: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抓好生态环境大保护。请问麦厅长,我区在水土保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自治区水利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麦山:

宁夏全境属黄河流域,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三面环沙,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基本区情,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对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全区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以水土流失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工程、植物和管理措施并举,大力实施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淤地坝建设等工程,探索出“山顶封山育林、山坡荒山造林、山脚退耕还林、山村生态移民”的治理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00平方公里,建成水平梯田147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幅达18.9%,年入黄泥沙由1亿吨减少到2000万吨。自治区彭阳、盐池、原州、隆德4县(区)先后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

加大监管力度,建成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系统,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天上看、地上测、网上管、实地查”的立体监测体系。强化日常监管,严格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全面落实“三同时”制度。五年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071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报备1069件,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0.24亿元,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以彭阳金鸡坪、西吉龙王坝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等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山绿与民富“双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先行区建设目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为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塞上乡村乐园,实现天蓝、地绿、水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水利力量。



宁夏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宁夏是祖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请问徐总工程师,我区在国土绿化和荒漠化治理方面采取哪些新举措来推动绿色生态宝地建设?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徐忠: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区林草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持之以恒厚植生态底色,坚定不移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升。立足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的现状,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荒漠化治理,这是提升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厚植绿色底色的应有之举。我们将紧盯打造绿色生态宝地部署要求,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抓好国土绿化和荒漠化治理重点任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确保生态修复取得更大成效。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方面。遵循降雨线分布和不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因地制宜、以水定绿,把科学绿化的理念贯穿于生态保护修复的全过程,围绕“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科学布局,分区实施,系统修复。北部绿色发展区实施护林建设工程,新造、改造提升并举,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完善防护林网,完成营造林42.25万亩,构建北部防护林体系。中部防沙治沙区实施防沙治沙建设工程,坚持生态优先、修复固本,灌草为主、乔灌为辅,建设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稳定植被群落,完成营造林166.25万亩,构建中部防风固沙林体系。南部水源涵养区实施水源涵养建设工程,坚持涵水养水、增加绿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166.5万亩,构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体系。同时,坚持生态与产业相结合,实施村庄绿化和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75万亩。确保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湿地保护率达到58%。

在加强荒漠化治理方面。长期以来,我区结合禁牧封育、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坚持防沙之害、用沙之利,通过推广“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和“六位一体”防沙治沙用沙模式,防沙治沙成效显著,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率先实现了荒漠化逆转,宁夏境内大面积的流动沙丘得到有效治理,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林草局与联合国相关组织共建的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及技术培训中心,防沙治沙经验走向世界。目前,治沙成果巩固提升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按照国家林草局的安排部署,我们正在编制新一轮防沙治沙规划,持续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改良、封沙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种草等工程措施,防治用结合,加强现有植被保护和退化植被修复。启动新一轮防沙治沙工作,力求创新机制,探索新模式,巩固提升治理的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宁夏经验。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沙漠光伏、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沙漠生态功能转化增值,实现人沙和谐共融。



 宁夏日报记者: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能源革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请问蒋主任,目前我区在大力推进能源革命、节能增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思路举措?

 蒋哲文: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简要回答一下。

打造绿色生态宝地,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能源转型发展是关键之举,当前和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抓好2个“能”,一个是大力抓绿能开发,一个是大力抓节能增效。

绿能开发方面。作为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多年来,宁夏重点在绿能开发上深挖潜力。一是建设黄河几字弯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截至目前,全区新能源装机达到2893万千瓦(光伏装机1436万千瓦、风电装机1457万千瓦),居全国第7,新能源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46%,居全国第3,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3%,居全国第2。下一步,宁夏将重点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预计今年年底新能源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二是推动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规模化开发。截至目前,我区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累计装机分别达80.6万千瓦和36万千瓦,位居西北地区前列。兴庆、贺兰等7个县区列为国家级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下一步,加快推动7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开展千乡万村“沐光行动”和“驭风计划”,实施分布式光伏加工业、商业、校园、社区、交通等“光伏+”工程,鼓励在风能资源适宜、靠近负荷中心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周边发展分散式风电,实现所发电力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就近消纳。三是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宁夏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5%,居西北第1。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达到2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作为国家“西电东送”重要送端省区、枢纽节点,累计外送电量突破500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年度占比超过20%。下一步,宁夏将开工建设“宁电入湘”工程,大力推动煤电“三改联动”,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推动清洁能源高比例发展。

节能增效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双碳”“双控”决策部署,实施能耗双控三年行动,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2021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5.0%,2022年上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1%,扭转了“十三五”以来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局面。一是对存量项目,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牵头制定《自治区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引导电力、供热、冶金、有色、建材、煤化工等重点高耗能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3年内全部达到国家能效基准水平以上,力争各行业30%以上项目达到标杆水平,对于不能按期改造达到国家强制标准的项目依法淘汰。二是对增量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重点推进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新”产业发展。出台产业项目能耗强度分类准入政策(能耗强度低于1.67吨标准煤/万元的项目不需要落实能耗指标),全力保障绿色低碳产业能耗指标,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三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出台2022年版“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细化“两高”项目边界和范围,一企一策推动违规“两高”项目整改。去年以来,压减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39个、减少新增能耗1725万吨标准煤,完成21个违规“两高”项目整改。上半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力争2030年前,重点行业能效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目前我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目标有哪些?

麦山: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呵护黄河健康安澜为根本任务,以河湖长制为牵引,不断强化河湖管理保护,河湖面貌及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变。我区河湖长制工作连续三年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

一是责任体系全面建立。水利部门将河湖长制工作摆在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举全行业之力扎实推进。27个市、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县级双总河长,4284名河湖长认真履职,全区997条(个)河湖都有了河湖长。各级河湖长既挂帅又出征,切实扛起河湖管理保护责任,累计巡查60余万次,协调解决涉河湖问题。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289名河湖检察长、344名河湖警长全面到岗,协助河湖长履行职责。河湖长制各成员单位主动作为、加强协作,形成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协同工作机制。

二是资源管控明显加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率先开展“四水四定”,出台“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和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实行总量控制、指标到县、用途管制、定额管理,打破了10多年用水分配格局。加快推进产业开发区、煤矿等管控不力、违法违规取水问题整改,取水口整改完成率达到93%,规范重点领域取用水手续1770个,刚性约束“硬指标”基本建立、“硬措施”逐步形成。

三是河湖管理不断提升。出台《自治区河湖管理保护条例》,落实“三区三线”,有序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997条(个)河湖管理范围全面划定并设立界桩。修订印发涉河湖项目管理办法,严管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编制完成自治区重要河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河道采砂规划及宁夏河湖管理“十四五”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指导规范河湖岸线利用行为,河湖岸线管控全面加强。

四是河湖乱象有效遏制。全面组织开展“清河行动”“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岸线利用项目”等专项行动,全区共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368个,黄河宁夏段全面禁种高杆作物、全面禁采。按照自治区和水利部要求,扎实推进涉河湖突出问题整改,黄河宁夏段河道及滩地被占建(构)筑物问题236个,全部完成整改;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涉水问题22个,已完成整改20个。历史遗留河湖问题基本清零,重大问题实现零增长。

五是生态环境持续复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工程建设,持续开展生态补水和生态修复,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黄河宁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出,国考断面Ⅲ类及以上优良水质比例达85%,湿地保护率达55.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9%,水土保持率达到76.6%。隆德县渝河建成国家级示范河湖,泾源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获评国家试点评估优秀等次,厚植美丽新宁夏底色。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绿色生态宝地目标,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持续强化河湖长制,戮力建设幸福河湖,争取每年建成1-2条美丽河湖,为建设先行区做出应有贡献。



 中新社记者: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请问宁夏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吕世民:

谢谢您的提问。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统筹兼顾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是新时代的改革要求。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全过程,全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从发挥规划引领、强化底线约束、加强用途管制3个方面,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加快形成布局均衡、结构合理、网络完善、安全多样的生态空间,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发挥规划引领。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着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性,立足全域生态系统整体性,突出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的核心地位,以“一河三山”生态坐标构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加快构建区市县上下贯通、总详专相互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是强化底线约束。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坚持“四水四定”原则,科学划定并落实“三区三线”,厘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边界。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衔接自然保护地及其他重要生态保护地边界,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和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极敏感区,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保证区域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三是加强用途管制。完善用规划管活动、保自然、促修复的管理机制,建立“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探索完善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准入和转用许可规则,制定全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规则,依法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内用途管制,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监管措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光明日报记者: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请徐总工程师介绍一下我区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

 徐忠: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来简要回答。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自然保护地实际,印发了《宁夏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自然保护地重叠设置、多头管理等现实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引领全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得到系统性保护。

自治区林草局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梳理自然保护地现状,编制修改完善全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拟将全区58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为49个,新建5个自然保护地,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后,全区境内自然保护地不存在交叉重叠,面积由整合优化前的58.15万公顷增加到61.7万公顷,增加3.55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11.8%。目前,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再次优化完善全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阶段性技术成果已按程序上报国家相关部委审核。在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近三年来,组织实施了一批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监测等工程项目,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国家和自治区级14个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区资源管护、科研监测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自治区林草局全力推进国家公园设立工作。经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已将贺兰山、六盘山纳入国家公园储备库,并优先将贺兰山国家公园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范围。2021、2022年,自治区林草局与内蒙古林草局先后组织召开2次会商会议,签订了《宁夏、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共同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和建立生态保护协同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合作协议》,达成了共同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共识。根据国家林草局创建国家公园的部署要求,自治区林草局牵头组织编制了《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该方案立足贺兰山资源特点、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依托贺兰山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结合生态保护、自然教育、智慧管理等工作,拟将贺兰山打造成为具有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为一体的国家公园。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在《创建方案》中,明确张雨浦主席担任局省共同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联席会议机制宁夏召集人,刘可为副主席担任局省联席会议机制宁夏协调人和协调推进工作组组长,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创建。目前,创建方案已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待研究通过后上报国家林草局。创建六盘山国家公园前期的资源本底调查、评估区勘察划定等相关工作也正在有序开展。

下一步,按照《宁夏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一是加快推进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创建,争取贺兰山国家公园尽早获准设立,扎实推进六盘山国家公园前期调查评估、范围和功能区划定方案编制工作;二是修改完善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加快编制修订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为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提供依据;三是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支持,加快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科研检测、巡护管护、防灾减灾等保护管理能力建设。

 杨柳:

今天的答问环节就到这里。“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圆满收官,感谢大家持续关注和支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和记者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