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 | 640000014/2022-01999 | 所属机构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
责任部门 | : | 科技与财务处 | 发布日期 | : | 2019-08-06 18:25 |
名称 | :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016号提案答复的函 | |||
文号 | : | 宁环函〔2019〕441号 | 成文日期 | : | 2019-08-06 10:50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
二次会议第016号提案答复的函
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您委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区水污染防治技术支撑与保障能力的意见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技厅、水利厅等相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和国家部委工作要求,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统筹推进自治区创新驱动战略和生态立区战略全面实施。
一、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一)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2018年,是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安排最多的一年。自治区共计下达环保专项资金30.41亿元,较2017年全年的8.32亿元增长了21.99亿元,增幅264%,其中中央环保专项资金3.28亿元,主要用于清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源地保护;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27.13亿元,其中7.95亿元用于水污染治理,2.08亿元用于环保能力建设。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与财政厅、自然资源厅联合申报的石嘴山市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获得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
2019年上半年,共争取中央、自治区生态环保专项资金23.1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3.84亿元,用于支持石嘴山市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资金10亿元,用于水污染治理2.21亿元;自治区资金9.29亿元,用于水污染治理资金3.2 亿元。
(二)全力打好碧水攻坚战。
2018年,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初战告捷。全区3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31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12条重点入黄排水沟建成人工湿地工程,11条黑臭水体已消除黑臭,地级城市水源地环境治理受到生态环境部点名表扬。实施“一河两湖”、固原 “五河”精准治理,清水河、葫芦河、渝河、茹河水质均达到了Ⅳ类以上,沙湖消除了劣Ⅴ类水体,渝河流域综合整治受到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2019年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上半年,黄河流域宁夏段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78.6%,劣五类水质实现了清零目标,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54.5%。建成重点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工程13个,水质明显改善。完成地级城市1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全面取缔入黄入河直排口56个。制定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一源一策”方案,全区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94.87%,在全国率先完成地表水型水源地专项行动问题整治。
二、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撑
自治区科技厅将水污染防治作为社会发展科技领域重点工作,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切实保障水污染防治领域科技项目经费。2019年5月,研究出台《关于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了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工作未来努力的方向。及时制定《科技厅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和重点研究内容,通过实施好环保科技项目、推广环保科技成果、加强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措施,大力提升我区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工作水平。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过多种形式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一是开展“环保院士行”活动。邀请全国知名水污染防治专家到宁调研指导、鼓励宁夏环保技术单位联合区外环保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宁夏水污染治理等形式,为宁夏水污染防治工作出谋划策、提供技术,为宁夏水污染防治工作服务。同时带动提高本地区环保科研院所、技术单位的环保技术水平。二是拓展科研资金渠道。每年从预算资金中安排500万元科研资金,积极征集生态环保科研项目,全力推动生态环保科研项目立项开展研究。自2006年至2018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共组织实施科研项目130项,承担国家环保公益项目6项,制定地方环境保护标准15项。发表论文135篇,专著4部,专利61件,培养各类人才38人。2019年已征集自治区生态环保科研课题14项,正在开展项目筛选。积极推荐申报生态环保重大科研项目,2019年推荐申报了“宁夏活性炭产业废气治理技术研究”等四个课题,已进入遴选阶段;完成《宁夏水环境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战略研究》院士课题推荐项目的申报,以87.29的评审得分排名第一,拟争取课题经费97.43万元。三是推动科普统计调查和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四是积极推动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与后期运维有效衔接。各地积极探索新的运维管理模式,目前我区21个工业园区、3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除平罗县以外,全区其他市、县(区)均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第三方托管。
自治区水利厅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要求,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投入力度,与宁夏大学及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校深入交流,研讨水污染防治相关技术,逐步提升技术支撑与保障能力。一是探索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一体化处理措施。2018年积极引进宁夏元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布式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一体化设备,采用SBBR(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实现了生活污水就地利用,既推动了节水,又促进了减排,开辟了污水集中处理回用新途径。二是积极推进城乡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指导宁夏水投集团以中宁县供水、排水、污水治理、再生水利用、沟道水生态修复治理为试点,打造涉水一体化建设管理示范。在村镇污水处理方面以中宁、贺兰、金凤区村镇污水处理项目为示范,依托中科院等研发单位的技术优势,实施环保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采用控、参股等多种所有制模式,结合水利发展方向,建设以智能模块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环保项目配套设备、环卫设施等为主要产品的环保装备设施研发生产项目以及新型药剂的生产项目,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结合机构改革,成立宁夏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中心和河湖事务中心,加强水质监测分析评价和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研究,不断加强水利行业水资源保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为自治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创新科技合作机制,提升水污染防治创新能力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科技支宁”合作机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深入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提升我区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自治区科技计划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领域共立项4项,财政支持总经费2145.11万元。自治区重大专项立项支持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与清华大学、中煤(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合作开展“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地下分质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财政资金支持1212.28万元,企业配套资金6019.166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高矿化度水地下分质的矿井水可作为生活饮用水、井下黄泥灌浆用水、工业场地绿化和消防用水,提高了废水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自治区研发计划重点项目支持宁夏大学和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开展“宁夏阅海湿地典型退化区域水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通过对宁夏阅海湿地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结构与组成、湿地功能等方面监测、评估,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环境特点的湿地植被恢复和生物水质净化技术。支持宁夏大学和河海大学等联合开展“宁南山区生态恢复与水资源潜力开发研究与示范”,围绕清水河、泾河、葫芦河源区水资源挖潜、水土流失治理及水源涵养林和生态经济林建设,通过水源涵养林定向恢复、截留缓释、降雨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提出适合三河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资源挖潜利用模式,为宁南山区开展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自治区研发计划一般项目支持宁夏大学开展“基于健康水循环的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水环境修复策略及关键技术研究”,主要从社会水循环及自然水循环过程出发,研究城市污水及再生水综合利用,构建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模式。
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在我区培养了一批从事水污染防治科研工作的人才,增强了区内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为我区打好碧水保卫战,提高水环境质量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四、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突破水污染防治难题
针对自治区环保方面的技术力量有限,有些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无人申报的状况,采取“顶层设计+项目征集”的方式,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最终凝练了我区十大生态环保技术难题,面向全国征集承担单位。2019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水生态环保领域立项6项,财政总经费1828万元。支持石嘴山市环境监测站和北京师范大学等联合开展“宁夏工业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项目通过对宁夏典型工业园区土壤和地下水现场取样监测,建立污染源强评价、风险分级与防控技术。支持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和长安大学等联合开展的“宁夏典型农村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技术及智能管控设备研发与集成示范”,主要针对农村污水排放特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核心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农村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设备智能管控软件及平台开发。支持宁夏大学联合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实施的“宁夏入黄排水沟水体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入黄排水沟水体污染问题,阐明宁夏主要入黄排水沟氮磷等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建立排污口控制-过程净化-末端水质保持和生态修复联动的示范区。支持宁夏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的“沙湖水体碳、氮、磷及有机质污染解析及防治技术研究”,主要针对沙湖水质区域性、季节性变化的问题,重点分析沙湖水体碳氮磷空间分布特征、植物残体分解及内源污染物释放规律,开展沙湖氮磷营养盐、有机质防治技术及污染风险管控模式研究。支持宁夏大学联合浙江大学等开展的“基于水文过程特征的沙漠湿地生态维护研究”,针对沙漠湿地水文特征的特殊性和开发治理产生的问题,选择哈巴湖湿地和南海子湿地为对象,揭示自然状态与人为干扰作用下的沙漠湿地水文过程的机理差异,构建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湿地生态维护和修复的新模式。支持宁夏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联合开展的“太阳山温泉国家湿地公园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太阳山温泉国家湿地公园水环境污染现状,构建水质诊断、水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生态环境需水与水环境承载力4种模型,研发湖体水质改善、水环境生态修复、水生态环境预警与信息化管理4项关键技术,集成太阳山温泉国家湿地公园水污染防控与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助推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
着眼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经过努力,2018年我区中卫市与北京房山区、浙江金华市、山东威海市一同获批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同年,由自治区科技厅推荐,宁夏水利科学院、宁夏大学、中卫市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西北典型区生活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获科技部立项,项目总经费37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2265万元。项目以中卫市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为依托,选择沙坡头区开展节水型社会集成创新示范,主要开展城市生活全过程节水和集约利用研究,研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农业和绿色建筑节水关键技术,构建城市供水与节水全过程监控、污水处理工程布局决策支持软件等系统平台,制定技术标准,实现示范区用水效率提升10%、用水总量零增长、新鲜淡水资源取用量降低10%的目标,形成西北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节水、污水处理技术模式,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典型示范。项目已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实施。
六、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水污染防治创新体系
积极搭建我区水生态环保领域创新平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目前我区环境保护领域已建立国家和自治区级6家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点,2018年通过调研论证依托宁夏中盛新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宁夏含酸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与环保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所围绕宁夏精细化工产品工艺含酸废水处理等关键技术需求,开展含硫酸废水真空回收循环利用、染料中间体废水的生化技术、地下水处理和修复技术等研究与成果转化。积极支持宁夏大学与有关企业牵头申报“宁夏污水防治重点实验室”,目前宁夏大学已与中国环境科学院多次沟通并达成意向性协议,将引进中国环境科学院高层次人才,共建宁夏污水防治重点实验室。
七、 下一步努力方向
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自治区财政厅的支持,继续加大水污染防治科研技术投入。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加强本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大统筹大协调工作格局,全力提升保障能力。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我区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撑体系,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与保障。
联系单位及电话: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 5160977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2019年8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