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206号提案答复的函

作者:生态环境监测处信息员 文章来源:宁夏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2019-09-17 09:50 点击:

[A]

[公开]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

206号答复的函

马世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推进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应用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您对推进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应用的意见建议站位高、落点实,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将结合部门职责,紧跟发展需求,按照“互联网+”绿色生态工作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与自治区地质局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在加快统筹推进方面

目前,自治区国产高分卫星数据统筹管理、分发服务、推广应用均由自治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宁夏数据与应用中心(以下简称高分宁夏中心)承担。201812月,高分宁夏中心一期建设工程完成,可达到每天接收高分数据15GB以上,数据处理每天100景以上,存储能力达到1PB。数据广泛应用于自治区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水利和城建规划等领域,特别是在自治区生态红线划定与勘界定标、空间规划实施效果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林业资源清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明确我区高分卫星数据的申请流程、分发渠道与使用范围,加快国产高分卫星数据的统筹管理和使用,高分宁夏中心在广泛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分卫星遥感数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目前,正在征求主管部门的意见,加快推进《办法》制定,修改完善后报自治区政府审定印发,将逐步实现全区高分卫星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分发、服务和使用。

二、在加大应用推广方面

2017年,自治区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与高分宁夏中心拓展合作领域,加强技术支撑,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制定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开展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高精度遥感监测工作,完成了生态保护区勘界定标试点工作。针对生态保护红线落地中边界不清、管理混淆、发展与保护、精准落地等问题,加强技术支撑和应用,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直观呈现在图上、科学划定在纸上、准确落定在地上,自治区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全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主要由生态环境部委托国家卫星中心定期开展例行监测和评价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进一步研究推进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本底调查、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等方面的合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三、在实现成果转化方面

2018年,通过实施基于高分遥感技术的空间规划监测方法研究与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研发了一套用于自动提取违反空间规划可疑图斑的技术方法体系和软件系统,对水体、道路及建筑物等地物目标的自动识别率达到85%以上。2019年,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启动了基于高分遥感的空间规划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作为自治区的重点项目已立项实施。通过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应用的模式,形成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应用创新。

下一步,高分宁夏中心将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加大遥感大数据自动处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处理、影像深度学习、智能监测等技术在信息技术、自然资源和环保等行业领域推广应用。探索研发高分遥感数据空间规划自动化监测系统,提高自治区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的技术水平,保证空间规划落地实施,引领该技术在国内空间规划领域的产业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2018831

联系单位及电话: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 5160529

抄送: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