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报送银川市督查激励工作落实情况的函

作者: 文章来源:宁夏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2020-05-06 16:50 点击:

宁环函〔2019〕395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报送

银川市督查激励工作落实情况的函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

按照《关于组织落实督查激励措施做好督查激励工作的函》(环办综合函〔2019541号)要求,现就受督查激励城市(宁夏银川市)督查激励措施兑现落实情况函告如下:

一、督查激励工作落实情况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要求对2018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省、市、县等予以督查激励。宁夏银川市因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获得了国务院督查激励。对此,宁夏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为在全区营造锐意进取、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先后三次组织银川市在自治区主流媒体宁夏日报上刊发专文进行报道,银川日报、银川电视台也对此专门进行宣传报道,“银川发布”等两微一端平台也积极转发报道,在全区上下收到了良好舆论反响。

国家大气、水等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下达后,为了体现对银川市的倾斜支持,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分别从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5亿元中切块4000万元,从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21亿元中切块3000万元,对银川市予以奖励。目前奖励资金正在按程序划拨中。

二、银川市典型经验及做法

2018年,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盼,银川市始终坚持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旗帜鲜明的态度、壮士断腕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力度,立机制、治污染、抓修复、强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了一批长期没有解决好的生态环保“老大难”问题。2018年,银川市优良天数258天,同比增加21天,扣除沙尘影响后优良天数比例达80.6%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6项主要监测指标平均浓度同比均实现下降,空气质量扭转4年来不断恶化的被动局面,改善程度位居全区第一。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实现“Ⅱ类进Ⅱ类出”;黑臭水体整治通过验收,成为全国70个受检城市中,全部完成任务的9个城市之一;南郊、北郊、东郊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明显改善。银川市举全市之力,全面完成了2018年度国家、自治区目标任务,其经验做法是:

(一)压实责任,健全生态环保机制制定出台了《银川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切实把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到实处。建立了大气生态资源补偿机制,全年核拨生态补偿资金3187万元。大幅提高生态环保指标在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比重,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自治区交办的重点环保任务实行不封顶扣分措施。建立环保投融资机制,按照财政收入年增长比例加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全年累计投入61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中市级财政投入17.5亿元,高标准实施“东热西送”、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西部水系连通、滨河水系湿地扩整连通等战略性民生工程。

(二)强化治理,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一是深化治气。“东热西送”一期工程如期建成供热,结束了几十年来分散低效的供热历史,供热管网覆盖区域燃煤锅炉应拆尽拆。加快推进散煤“双替代”,治理四环高速范围内散煤9045户。实施清洁煤替代工程,建成清洁煤配送中心20个。要求企业全面落实防尘措施,全市488处建筑工地“6个100%”落实率达到97.8%。淘汰排放不达标机动车1.6万余辆,查处渣土车违法行为3.1万余起。疏堵结合管控秸秆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9%。从严整治生物发酵企业和不达标排放工业企业,解决了群众反映多年的异味扰民问题。二是强力治水。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关闭搬迁唐明制药等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165家,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100%。五个工业园区污水全部实现集中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一污完成提标改造,九污建成投运,所有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三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60万方/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通过住建部验收。全面启动6条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和滨河湿地扩整连通工程,有效改善了入黄排水沟水质。三是全面治土。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424万元,实施了贺兰县立岗镇幸福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完成3个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实施农业“三减”行动,累计减少化肥用量20%、化学农药15%、除草剂10%。持续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

(三)严格执法,保持监管高压。以打造全区环境监管执法最严市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新《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和《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基础上,开展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入黄排水沟整治、柴油车污染防治、餐饮服务场所油烟噪声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惩处环境违法行为。2018年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05件,处罚金额2423万元,位列全区首位。落实环境犯罪“两高”司法解释,查办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移送公安机关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起。妥善处理环境信访,全年受理污染投诉1.1万余件,办结率达98.9%。推广使用移动执法设备现场执法,执法情况实时上传环境监管执法平台。切实推进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建立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6个,三级网格81个,四级网格558个,将环境监管关口前移,做到了环境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理,实现了环境监管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四)夯实基础,提升监管效能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标、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单,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内容、完成时限等,层层压实了工作责任,实现台账式管理、精细化治理。狠抓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建立2459家工业源、573家农业源、73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76家移动源、518台生活源锅炉和95个入河排污口的普查档案,真正摸清污染源家底,夯实环境监管基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逐步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评价结果,实施针对性环境管控措施。投资建成了全区首个大气环境超级监测站,实现对大气成分的24小时精准监测分析,为科学精准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依据。完成黄河银古公路桥、叶盛公路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和仪器设备填平补齐及功能升级,科学准确监测水质,全力保护黄河母亲河。同时,积极参与银川都市圈大气治理和黄河水生态保护等联防联控工作。

三、下一步采取的工作措施

成绩令人振奋,任务依然繁重。下一步,银川市委、市政府将把国务院激励当作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以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事项和反馈问题整改为目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不断地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美丽新银川建设。工作思路及措施如下:

“围绕一个目标”:到2019年底,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PM10年均浓度较2018年下降2%,PM2.5年均浓度较2018年持平(以上数据均为扣除沙尘天影响);黄河银古公路桥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质,平罗黄河大桥断面稳定达到Ⅲ类,力争达到Ⅱ类水质,典农河银川段力争达到Ⅲ类水质,阅海、鸣翠湖达到Ⅳ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全市农产品质量和土壤人居环境安全情况总体平稳。

“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对全市污染源加强监管,巩固提升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成果,深入推进环境执法“双随机”,规范执法程序,强化环境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环境执法效率。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环境隐患大检查、污染源治理设施大检查、春夏季建筑工地及地面扬尘大检查、秋冬季锅炉烟尘大检查、企业用煤大检查、机动车尾气及黄标车大检查等六项专项执法检查,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切实维护环境安全。二是全面提升法治支撑保障能力。加强对新法新规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环保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开设以案释法系列栏目,加大对环保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银川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银川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开展修订工作。

“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项目规划和建设资金,确保2019年底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考核要求。二是继续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难点和短板,推动银川市生态环保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落实,配齐配优市、县(区)环保机构和人员,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补齐环境保护监管短板。三是继续做好污染源普查各项工作。2019年底编制完成普查公报,经市普查领导小组审核并报自治区普查机构同意后发布,实现普查成果在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内部共享,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完善生态红线管控机制。推动尽快完成生态红线勘界定标工作。配合自治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土地权属和人类活动调查,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落实、绩效考核、生态补偿、执法监管等管理措施,有效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五是探索发展生态经济。充分利用银川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放大“国际湿地城市”效应,探索创新发展生态经济新路径,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富民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打好六大战役”: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进一步加强燃煤污染、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等综合治理力度。对集中供热管网覆盖不到位而且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锅炉实施煤改电、煤改气。试点在农村建设清洁煤配送中心。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严禁排放不达标车辆和农用车进入市区。加大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将建筑工地、道路、堆场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降至最低。二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做好柴油货车监管工作,加大路检抽查力度,将农用车、过境车辆、物流行业纳入监管范围,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力度,对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依法查处。加强油品监管,杜绝不达标油品流向市场,取缔非法加油站点,严惩生产与销售不合格油品的行为。三是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雨污分流等城镇基础配套设施,确保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严格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抓好入河排污口管理,加强工业企业和农业农村污染控制,跟踪开展水质监测,建立健全黑臭水体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长制久清。四是打好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攻坚战。全力推进违规点位清理整治,对自查及巡查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切实抓好白芨滩自然保护区整治工作。加快完成白芨滩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五是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进一步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排查,加快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污染拆除清理,实施生态修复,完成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逐步替换现有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六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实施农业“三减”行动,在绕城高速以内全面禁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其他地区按照降低20%的标准降低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控制主要入黄排水沟总磷、总氮排放。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建成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发挥环境效益。

银川市是自治区首府城市,也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核心区域。今后工作中,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也将进一步发挥好银川市在污染防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督促指导全区各市、县(区)借鉴银川市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2019年7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19年7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