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章来源:宁夏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2021-12-03 15:34 点击:
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生态环境局:宁环办发〔2021〕62号
为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21〕287号)要求,统筹推进我区农村环境整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完成2021年目标任务,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到2021年底,全区新增完成6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固原市20个,其余四个地级市各10个),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6%,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20%(国家监管和区控黑臭水体整治率均达到20%,名录详见附件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1.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和管网覆盖的行政村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十三五”期间已完成整治的村庄要提质增效,2021年完成新增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60个(已完成整治行政村数,是指达到农村环境整治三项指标要求,即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8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完成率达到80%的行政村)。各市要根据地方基础条件,将自治区农村环境整治目标任务(见附件1)逐县(区、市)分解落实。各市要以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整治保障政策、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为抓手,加快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等工作。
2.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各市通过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按季度逐级更新报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同时,各市要对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开展年度评估,重点评估行政村环境整治效果,是否基本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否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三项指标要求;村内环境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存在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乱堆乱放情况;村内已建成设施运行情况,以及治理长效机制建立情况;环境整治成效是否为农民群众所认可。对2021年完成整治的村庄,各市于2021年10月底前向生态环境厅报送完成整治的村庄名单,并组织辖区内各县(市、区)对已完成整治的行政村进行自查自评,建立工作台账和材料档案,并通过信息系统,于11月30日前完成本年度农村环境整治相关信息填报。
3.调查已建成设施运行情况并分类改造。各市指导辖区内县(区、市)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台账。完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查,对于设施停运破损、管网未配套、处理能力不符合实际需求、出水水质不达标等非正常运行情形的,分类制定设施改造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资金来源、改进措施、运维单位和完成时限等,2021年10月底前报生态环境厅备案并逐一落实整改。
(二)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1.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自治区“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求,在进一步完善县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促进生活污水治理与卫生改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衔接,推动城镇和乡村协同整治,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区域,确定责任分工,强化资金保障。
2.持续推进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市要以县为单位印发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通过政府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分类推进、分步实施,优先治理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六类区域村庄生活污水。
3.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维。强化“因地制宜”,根据村庄类型、人口变化、乡村规划、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和村民习惯等,实事求是确定完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技术模式、工艺路线和收集方式,避免设计规模偏大、技术“水土”不服、排放要求偏高等问题。对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经监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等相关标准要求的,可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加快探索方便可行的资源化模式。
4.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各市、县(区)认真履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确保设施运行的责任,鼓励第三方治理,引导村民参与,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工程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质量,提高设施建设与运维的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明确设施产权归属、设施建设及运维资金来源,落实设施用电用地优惠政策,建立责权清晰、程序规范、保障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县为单位,定期总结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用技术、工程建设经验、运行管理机制和项目投融资模式,分区分类形成技术名录和典型案例。
(三)稳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1.系统开展整治工作。对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优先安排整治,推动农村“河湖长”制度中治理黑臭水体责任落实到位,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根据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因河(塘、沟、渠)分类施策,系统治理厕所粪污、生活污水、垃圾、种植养殖等主要污染源,综合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等措施,稳步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指导。
1.配合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畜禽粪污治理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残膜回收利用工程、水资源管控及水生态保护工程、整县推进试点示范等重点工程。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管理。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业污染源调查监测。评估农业面源污染环境影响,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加强农业污染源、入水体污染物浓度与流量监测、受纳水体水质和流量监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长期观测。强化农业污染源治理重点环节监管。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畜禽养殖场配备视频监控网络体系,记录粪污处理、运输和销售等情况;加强对农村秸秆、残膜、生活垃圾禁烧的常态化监管。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统筹调度、信息共享、督导评估、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有效衔接,推进城乡污水协同治理,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统筹黑臭水体整治与水系综合整治,规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等。
(二)完善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地方财政事权,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支持力度,探索多种方式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收费制度。进一步推动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用地优惠政策。
(三)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开展新发展阶段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课题研究,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精准定位、在线监测、远程监控。
(四)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发挥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关键作用,协助乡镇以上人民政府落实基层工作职责,将环境整治要求明确纳入村规民约,加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情况要在村务公告栏公示公开,在方案制定、工程施工、项目验收等环节,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可由村民作为日常维护主体。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村民环保监督员,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五)加强宣传引导。积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红黑榜、文化墙等方式,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组织基层学习贯彻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通报农村环境整治进展成效,推广环境整治技术、工作经验和先进事迹。完善农村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监督渠道,通过各种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环境监督,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工作调度。各市按季度调度并上报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见附件2)。生态环境厅将对工作滞后的市、县(区)进行预警通报,督促问题整改到位。
(七)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点位,根据生态环境敏感程度、人口聚集度和农村产业分布,选择有代表性点位,持续监测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全覆盖,持续开展“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严重滞后、大量设施建而不用、黑臭水体漏报瞒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统筹强化监督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督促加快工作进度。
附件:1.2021年全区农村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分解表
2.全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展季报表
3.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清单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2021年8月19日
(此件依申请公开)
附件1
2021年全区农村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分解表
序号 | 市 | 县(区) | 农村环境整治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 ||||||
行政村总数 | 累计完成整治行政村数(个) | 2021年计划整治行政村数(个) | 现状治理率(%) | 2021年治理率(%) | 已排查出的农村黑臭水体总数(个) | 其中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数(个) | 2021年计划整治黑臭水体数(个) | 2021年计划整治国家监管的黑臭水体数(个) | |||
1 | 银川市 | 兴庆区 | 36 | 36 | 6 | 77.78 | 88.89 | 4 | 0 | 0 | 0 |
2 | 金凤区 | 17 | 17 | / | 94.12 | 94.12 | 0 | 0 | 0 | 0 | |
3 | 西夏区 | 27 | 27 | 2 | 51.85 | 70.37 | 0 | 0 | 0 | 0 | |
4 | 贺兰县 | 67 | 67 | 2 | 28.36 | 31.34 | 0 | 0 | 0 | 0 | |
5 | 永宁县 | 52 | 52 | / | 38.46 | 38.46 | 2 | 0 | 2 | 0 | |
6 | 灵武市 | 67 | 67 | / | 65.50 | 65.50 | 0 | 0 | 0 | 0 | |
7 | 石嘴山市 | 大武口区 | 12 | 12 | 3 | 75.00 | 100.00 | 2 | 1 | 1 | 1 |
8 | 平罗县 | 144 | 144 | 5 | 20.14 | 22.92 | 0 | 0 | 0 | 0 | |
9 | 惠农区 | 39 | 39 | 2 | 46.15 | 46.15 | 0 | 0 | 0 | 0 | |
10 | 吴忠市 | 利通区 | 106 | 106 | 5 | 54.72 | 67.92 | 12 | 11 | 3 | 2 |
11 | 青铜峡市 | 86 | 86 | / | 34.52 | 34.52 | 0 | 0 | 0 | 0 | |
12 | 红寺堡区 | 63 | 63 | 2 | 18.75 | 29.69 | 0 | 0 | 0 | 0 | |
13 | 同心县 | 142 | 142 | 2 | 23.94 | 26.76 | 0 | 0 | 0 | 0 | |
14 | 盐池县 | 102 | 102 | 1 | 19.61 | 19.61 | 0 | 0 | 0 | 0 | |
15 | 固原市 | 原州区 | 150 | 150 | 4 | 1.33 | 6.00 | 0 | 0 | 0 | 0 |
16 | 西吉县 | 295 | 295 | 3 | 5.76 | 7.12 | 0 | 0 | 0 | 0 | |
17 | 隆德县 | 105 | 105 | 5 | 14.30 | 20.00 | 0 | 0 | 0 | 0 | |
18 | 彭阳县 | 156 | 156 | 5 | 5.13 | 8.00 | 0 | 0 | 0 | 0 | |
19 | 泾源县 | 96 | 96 | 3 | 30.00 | 32.00 | 0 | 0 | 0 | 0 | |
20 | 中卫市 | 沙坡头区 | 165 | 165 | 5 | 34.55 | 36.36 | 4 | 1 | 0 | 0 |
21 | 中宁县 | 134 | 134 | 5 | 35.07 | 47.01 | 3 | 1 | 0 | 0 | |
22 | 海原县 | 151 | 151 | / | 13.91 | 15.23 | 0 | 0 | 0 | 0 | |
合计 | 2212 | 2212 | 60 | 25.87 | 28.80 | 27 | 14 | 6 | 3 |
附件2
全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展季报表
序号 | 县(区) | 农村环境整治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 ||||||
2021年计划行政村数(个) | 已开工行政村数(个) | 已完成整治 行政村数2(个) | 2021年计划治理行政村数(个) | 完成污水治理 行政村数3(个) | 2021年计划整治黑臭水体数(个) | 完成整治 黑臭水体数(个) | 2021年计划整治的国家监管黑臭水体数(个) | 完成整治的国家监管黑臭 黑臭水体数(个) |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注:1.各地级市于每季度末20日前报送该表。
2.已完成整治行政村数,是指达到农村环境整治三项指标要求(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8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完成率达到80%)的行政村数。
3.完成污水治理行政村数,是指通过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集中式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方式,新增完成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数。
附件3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清单
序号 | 县区 | 水体名称 | 管控级别 |
1 | 利通区 | 高糜子湾村北侧排水沟 | 国家管控 |
2 | 利通区 | 高糜子湾村污水处理站东侧排水沟 | 国家管控 |
3 | 利通区 | 黄沙窝学校北侧排水沟 | 国家管控 |
4 | 利通区 | 李桥部队门口排水沟(利通区段) | 国家管控 |
5 | 利通区 | 牛毛湖沟梨花桥村段(梨花桥村与杨渠交汇处) | 国家管控 |
6 | 利通区 | 牛毛湖沟杨渠段 | 国家管控 |
7 | 利通区 | 牛毛湖沟汉北堡段 | 国家管控 |
8 | 利通区 | 框架沟 | 国家管控 |
9 | 利通区 | 闸板沟 | 国家管控 |
10 | 利通区 | 回乐人家东侧废鱼塘 | 国家管控 |
11 | 利通区 | 黑二沟(刘家湾村段) | 国家管控 |
12 | 大武口区 | 二站组十四号排水沟 | 国家管控 |
13 | 中宁县 | 北大沟 | 国家管控 |
14 | 沙坡头区 | 村部排水沟 | 国家管控 |
15 | 利通区 | 回乐人家东侧排水沟 | 省级管控 |
16 | 兴庆区 | 罗家渠 | 省级管控 |
17 | 兴庆区 | 林场一号沟 | 省级管控 |
18 | 大武口区 | 隆惠村东一沟 | 省级管控 |
19 | 中宁县 | 公路大横沟 | 省级管控 |
20 | 中宁县 | 公路大横沟 | 省级管控 |
21 | 兴庆区 | 九队中心渠 | 省级管控 |
22 | 兴庆区 | 张家渠 | 省级管控 |
23 | 永宁县 | 广湖沟 | 省级管控 |
24 | 永宁县 | 一分沟 | 省级管控 |
25 | 沙坡头区 | 宣和村四队北侧沟 | 省级管控 |
26 | 沙坡头区 | 西一沟 | 省级管控 |
27 | 沙坡头区 | 八队沟 | 省级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