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晒晒我区改善生态环境成绩单

作者:赵锐 文章来源:新消息报 发布时间:2018-12-18 12:02 点击:

12月17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通气会,亮出宁夏全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成绩单。

30.41亿元治污

资金争取实现历史性突破

今年,环保专项资金争取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共争取环保专项资金30.41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中央环保专项资金3.28亿元,同比增长165%;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27.13亿元,同比增长283%。

“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项目,其中下达大气污染防治资金10.27亿元,同比增长122%;下达水污染防治资金12.19亿元,同比增长396%。”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宁夏在重大项目资金争取方面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石嘴山市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通过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组织的竞争性评审,将获得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目前,已提前下达2019年试点经费10亿元。

优良天数比例为87.4%

宁夏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全区地级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7.4%,高于国家76.5%和自治区77%的考核要求;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PM10(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平均浓度同比均明显下降。

黄河流域宁夏段15个国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0%,达到73.3%的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为0,实现了“清零”目标;地下水极差比例为0,达到国家考核不高于6.7%的目标。

黄河干流宁夏段保持Ⅱ类优水质

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改善明显

全区3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31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13条城市段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工程。

同时,封堵排污口46个;对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全部建设人工湿地末端净化工程,已建成12条;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成为被生态环境部点名表扬的四省区之一。监测结果显示,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改善明显,其中11条水质基本达到Ⅳ类及以上,尤其是9条重点入黄排水沟由劣Ⅴ类水质改善为Ⅳ类及以上;渝河、葫芦河水质提升到Ⅱ类,泾河、茹河、清水河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清水河三营断面和渝河联财断面水质达标控制性工程成为我区水污染防治项目管理示范和可推广模式,受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肯定和表扬;黄河干流宁夏段22年来首次连续14个月出入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优水质。

淘汰燃煤锅炉358台

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宁夏以银川都市圈为重点,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硬措施,下大力气整治煤尘、扬尘、烟尘和车尘,截至11月底,全区淘汰燃煤锅炉358台,完成210台清单内淘汰任务,实施燃煤锅炉煤改气、煤改电330台,全区城市建成区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

银川都市圈范围内火电、钢铁等行业全部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比国家要求提前2年完成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在连续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黄标车淘汰任务基础上,今年以来又淘汰老旧车2.06万辆。通过借鉴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做法,组织开展2017—2018年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促使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8—2019年继续开展冬春季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巩固治理成效,稳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污染源普查完成80%入户调查任务

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快速提升

结合机构改革,宁夏将发改、国土、林业、农牧、水利等部门涉及环保的职责整合优化,组建了新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统一监管和执法权威,形成职能集中、分工合理的执法监管体系。

同时,我区认真组织开展自治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完成80%的入户调查任务,多次受到国家普查办的肯定。在土壤污染详查方面,布设农用地点位3034个、农产品协同点734个、深层样点4个,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样品和农产品的采集、制备和分析测试工作。通过实施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试点,上收22个区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和1个六盘山国家背景区域站监测事权。在黄河干支流、重点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重点入黄排水沟共设置了115个考核断面,实现了县界断面交水、断面考核。

确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8万平方公里

宁夏经验获肯定

我区为保障国家“多规合一”试点任务顺利实施,主动争取纳入第一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试点范围,首批顺利通过国家审核,确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总面积24.76%,形成了“三屏一带五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没有成功经验借鉴的前提下,我区选择西吉县将台堡等红线区域,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工作,为实现全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全覆盖”探索经验,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认可和肯定。

同时,宁夏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宁夏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为依法保护和管理生态保护红线提供了法律依据,而这也是我区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法治管理进程中,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处罚金额首次突破1亿元

利剑高悬严查环境违法行为

2018年,我区依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倒逼企业加大污染治理投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一年来,组织开展大气、水、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秸秆焚烧等专项执法检查26次,排查确定“散乱污”企业1946个,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污染源4366家(次),实施行政处罚962起,处罚金额首次突破1亿元,达到1.16亿元。办理查封扣押案件69起、移送拘留案件19起、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案件15起,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适时启动“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自治区政协开展水环境监督性专项调研,推动了生态环境执法监察,营造了依法治理环境、全民重视生态的良好氛围。

(原文刊载于2018年12月18日新消息报03版)